當泰晤士河畔的大笨鐘敲響新世紀鐘聲時,有著120年歷史的英國著名學府諾丁漢大學做出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決定——聘請一位外國人做校長。被選中的是來自中國的著名核物理學家楊福家。楊福家,浙江鎮海人,一個愛做夢的人。
第一個夢:強國
陳毅元帥親口講述的一個故事,令楊福家刻骨銘心:早年留學法國期間,陳毅在無軌電車工禮貌地給一位老太大讓了座。但不曾想到,當這位老太太得知陳毅是中國人時,竟站起來說:“中國人坐過的位置我不要坐。”
20世紀60年代初,楊福家在原子物理的故鄉——丹麥的遭遇,與此卻有天壤之別。當時在哥本哈根的物理研究所里,各國的學者都渴望了解發生巨變的中國,邀請楊福家等3位中國學者的晚會接連不斷,最多時一個星期有5個。
楊福家深有體會地說:“我為生活在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國而感到自豪。不過,只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人才獲得了應有的尊嚴。”
第二個夢:科學
科學無國界,科學家卻有自己的祖國。
在丹麥留學時,楊福家常常這樣自勉:“中國是我心中的世界開始的地方,也是我實現人生追求的地方。”他的第二個夢,就是建立具有國際水準的實驗室,使中國在現代科學殿堂得到應有的席位。為了這個夢想,他屢屢婉拒國際同行的重金相聘,苦苦追尋不已。
如今,楊福家的這個夢想已經部分變為現實。他的“基于加速器的原子、原子核物理實驗室”,已被一流專家評定為達到國際水準,完成了一批在國際上受到重視的工作。其中的一些實驗成果,多年來一直為國際同行所采用。
第三個夢:教育
楊福家說,一國興旺,教育是本。我們需要有煉鐵成鋼的爐子,培育更多的棟梁之才,讓千年的文明古國重放青春光華。這第三個誘人的夢想.也許就是楊福家半輩子潛心教育的動力。
在擔任了6年復旦大學校長后,如今楊福家又成了諾丁漢大學校長,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他已是桃李滿天下。
“21世紀的教育將有三大特征:終身教育、以學生為中心和教育國際化。”這是楊福家的教育理念。如今實踐教育國際化的楊福家國內外兩頭奔忙,卻不以為苦。得天下之英才而育之,不亦樂乎?
有夢就有希望,有夢就有追求。楊福家說,我的“夢”實現得晚了一點;曲折了&pide;點。但在曲折的途徑中我見到了更多的榜樣,艱難的歷程更能鍛煉人、磨煉人。楊福家說,我的“夢”還沒有做完,因此還要苦苦地追求下去。
背景資料:
楊福家,核物理學家。1938年6月11日生。1958年復旦大學物理系畢業后留校工作,歷任原子核科學系主任、現代物理研究所所長、研究生院院長、副校長、校長等職。現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所長、諾丁漢大學校長。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他是最早在國內倡導知識經濟的學者之一。
諾丁漢大學建于1881年,是二戰后第一所獲得皇家特許的大學,現在是英國重點大學之一。
諾丁漢大學是一所綜合性大學,設有人文學院、法律和社會學院、教育學院、科學院、工程院、醫學院。本科生18000余人,研究生4000人,此外,還有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1800人。
(方晨摘自《浙江日報》)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