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聯大時期,作家沈從文喜歡“淘書”。1945年10月5日,沈從文購得中華書局1936年版的《漆器考》,他在書上寫下了這樣的句子:“從槍聲盈耳中購來”,“書過于簡率不合用。多錯誤,少材料。”此書見證了在艱難歲月里,沈從文購書的艱難經歷。
朱自清在上中學時,就極喜歡讀書。當時家里每月給他1元零花錢,他大部分都交給一家廣益書局了,而且還常常欠賬。1920年是朱自清讀大學的最后一年,他在華洋書莊見到一部新版的《韋伯斯特大字典》,定價為14元。為了得到這本書,朱自清把父親為他結婚時做的一件皮大氅以14元當掉,把那本《韋伯斯特大字典》抱了回來。不料那件費了父親許多心力的大氅,卻終于沒有贖回來。
一次,袁同禮(國立北平圖書館館長)要蔣廷黻(清華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歷史系主任)陪他去一位私人收藏家那里淘書。淘書時,兩人還相互關注察看對方情況。期間,袁問蔣有何發現。蔣說找到兩本小冊子,一本是《文祥年譜》,一本是有關鴉片買賣的書。袁似乎不感興趣,蔣私下便很高興。二人出來后,袁同禮要回圖書館,蔣廷黻要回學校;途中蔣與袁分手,各自回去。蔣看著袁離開視野時,趕緊轉回去買那兩本書。當他趕到那位收藏家家里,準備購書時,書主告訴他,袁先生已捷足先登,把書買走了。
(摘自《遼寧教育》)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