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有任何一個能“拿得出手”的長處嗎?
回想我的大學生涯,我唯一能“拿得出手”的長處就是“說話”:我在晚會上表演過詩歌朗誦,演講比賽得過冠軍,辯論賽得過最后一名,競爭過主持人的崗位(因臉不如嘴精彩而險敗)。種種經歷加在一起,命運就把我很自然地推向了“用嘴吃飯”的崗位:翻譯-銷售-教師-求職咨詢。
我的一個廣州學員,從小是個讓爹生氣讓媽生痘的家伙,就因為他愛打游戲。從初中打到高中(小學時代尚是乖寶),一路打進了某個五流大學。他的大學成績也是及格萬歲的標準,然而,他從大二開始,就“打游戲并思考著”,思考自己打過的游戲的優缺點和改進方案。逐漸,他從一個買游戲點卡的人,逐漸在學校賣點卡;大三上學期就開始跑出校園,到游戲廳去賣點卡。由于一直關注游戲產業,他每周都看智聯招聘的職位介紹,一發現兼職機會就去嘗試。如此這般,大三就已經給東莞的游戲公司兼職做游戲策劃了,大四已經實現了人生第一次跳槽,到一家專門做外包的游戲廠商那里定期上班了。結果,大四的時候,他正式進入了一家剛進中國的英國游戲公司,做市場策劃,年薪6萬(公司業績好則浮動至8萬)。
那么,各位同學,你能“拿得出手”的長處是什么呢?
你可能心下一驚:“天哪,我既不會說,也不會打游戲……”那么,請看這個案例吧:
廣外某女生,英語較好,相貌中等,學習一般,社團沒做過,最大的優點是從高中到大學做了6年的生活委員,為人熱心+細心,十足的大姐式人物。這個女孩,進了Intel做客服兼銷售,而她最能“拿得出手”的長處,是:懂事。(備注:如果你覺得自己也很“懂事”,我需要問你一句:你做過幾年生活委員,或者宿舍社長之類?否則,你拿什么證明你的“懂事兒”?)
2. 如果沒有某個“拿得出手”的長處,你有哪些地方比別人強一點?
大學的時候,我在性格上比別人堅強一點(農村孩子的本性),在寫文章上比很多人強一點。畢業之后,我做了需要堅強的銷售工作,后來又當了老師,出版了【這些道理沒有人告訴過你】這個大部頭作品。這些,都和在大學里“比別人強一點”的本事有關。
我的大學師姐,在打扮方面比我強1點,在攝影方面比我強2點。畢業之后,就靠著這1、2點的比別人強的特點,她進了某公司市場部(市場部的員工需要有美感,土人絕對進不去)。十多年過去了,她從品牌經理助理,做到助理品牌經理,再到品牌經理,再到跨國公司市場部總監。
那么,同學們,你在哪些方面,比別人“強一點”?物競天擇,你必須在某個地方比別人強。也許你沒有一個超級“拿得出手”的長處,至少你要有幾個像樣的“比別人強一點”的長處。
來看一個我學生的案例吧:
華農的一個女生,1.55米,成績中等偏上,英語4級。她在執著程度上,比別人強一點,就是那種不認輸的人。她在淘寶上賣東西,手機24小時開,經常守在電腦邊到后半夜。她在交際能力上,也比別人強一點。別的同學可能只有三五好友,她的好友,則多一點,有那么七八個。這個女孩子,由于在執著與交際方面,比別人強一點點,找工作的時候,就比別人順利那么一點點,一畢業就拿到了底薪3千+提成的銷售工作(平均5千)。
看到這里,如果你也認為自己是“不認輸”的人,我想請問:“證據呢”?如果找不到證據,好了,這也許就是你不適合做銷售的證據(自以為是+沒有啃過硬骨頭)。
3. 你“積極主動”嗎?
上大學的時候,我們系毽球隊缺少一名女隊員(學校規定至少有一名女隊員),大家都不樂意參與(因為都不會踢)。于是,我就報名了,一來我至少還會踢點毽球(一腳踢飛);二來,我向來比較積極(既然別人不上,那就我來唄)。于是,在毽球比賽場,你會看到一個奇特的現象,只要毽球一飛過來,大家就沖我大吼:“快閃開!”
我一直是個非常積極主動的人:記者團招聘,我跑去應聘;軍訓表演,由于缺少節目,班長讓我去做個朗誦,我也痛苦答應了(朗誦了‘我愛毛主席’)……
后來,當我在耐克、在柯達面試的時候,面試官問我是個什么樣子的人,我都會說:“我是個特別積極的人,比方說,當年,我們系毽球隊……”
各位大學生朋友,當你看到這段文字的時候,我想說,你有9成是個特別積極的人。如果不積極,就不會來到新東方。如果不積極,就不會看【新東方精神】這種勵志讀物。那么,恭喜你,在面試的時候,請你自豪地告訴面試官:“我是個非常積極主動的人,我過了4級以后,還去讀了新東方的口語班;當我看到【新東方精神】上楊萃先老師寫的文章以后,我變得更加積極了……(不是玩笑哦,面試的確可以這么講,因為“從善如流”本就是優點。)
4. 你有目標嗎?如何確立職業目標?
很遺憾地說,我在大學時代,是個完全沒有目標的家伙(那時候沒有徐小平老師這樣的名家倡導人生規劃)。所以,我大學畢業之后,開始“胡亂求職”:做了翻譯,干了銷售,試了市場,搞了培訓,最后當了老師+寫書+咨詢師。大學生朋友也許會覺得這樣的人生還挺精彩,但過來人都知道,沒有規劃的職業,嚴重影響了上升空間和薪資標準。我個人的職業發展,只有進了新東方才確定下來,這輩子估計也不會變了(我知道絕對不可以再變了)。關于這個問題的詳細解釋,我已經闡述在【這些道理沒有人告訴過你】一書當中了,大家可以上網或買書來讀。
90年代的大學生,沒有目標無所謂,反正一畢業就有工作等著。
現在的大學生,80后一代,沒有目標=不能按照目標打造核心競爭力=難以就業。
那么,如何確立職業發展目標呢?
我建議一個最簡單的也絕對不會錯誤的公式:
你一直以來做得都比別人強的事情+詢問熟悉你的最成功最聰明的3個人=最適合你的工作
我們舉個例子來說,學員小強,個人興趣為市場營銷,希望未來從事市場營銷,我為他做了如下咨詢:
TRACY: 小強,你在大學里,創意過幾個活動,無論是系里的,班里的,哪怕是宿舍里的?
小強: 那倒沒有……我們功課挺重的……但我特有想法,真的,我喜歡看很多市場方面的書……
TRACY: 抱歉,過去優秀=未來優秀;沒有證據=你不適合;所以,在第一條上,你不適合,因為你沒有證據標明“你在市場、創意方面,比你的同學強。”
小強: 可是,能力是可以培養的啊,我有興趣啊。
TRACY: 興趣是騙人的東西,你有興趣,90%是因為你沒有做過。人們總是憧憬沒有做過的事情(別人的老婆好……)再者說,即便你有興趣,你也必須按照能力來選擇工作。Tracy老師我對表演最感興趣,可是我的能力比芙蓉姐姐還差10倍呢。
小強: 哦,我媽也這么說,我媽讓我做行政。
TRACY: 你媽是做什么工作的?
小強: 我媽是個女強人,開公司的。
TRACY: 嗯,聽你媽的……因為,這符合我們擇業公式的第二條:聽熟悉你的比你聰明的人的!相信自己,在大學畢業生擇業的時候有9成并不適用,因為你們一沒經驗,二沒閱歷,屬于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市場的階段,怎可自以為是?!(當然,也不能完全聽別人的)
5. 你“向上”嗎?
上大學的時候,說實話,我完全沒有職業規劃和人生目標(那時候不流行這個),不過,我做到了“天天向上”:學習的時候,盡量提高效率;學電腦了以后,我一定要練習到打字飛快;上大四的時候,有別的同學開始準備出國,我雖然家里一分閑錢沒有,也不甘人后,把我家教所掙來的全部的錢都貢獻給了新東方(還有另外一個現在已經消失了的英語培訓機構),就這樣,美國我雖然沒去成,但托福和GRE學完了之后,我一個國際政治系的學生竟然通過了專八。
在耐克面試的時候,HR問我:“Tracy啊,你電腦用得如何啊?”我說:“哦,用得不錯,我是我們班里打字最快的!需要我給您演示一下嗎?”
當然,你可能會問:“難道一定要把打字練快嗎?”
當然不。打字只是一個表象,它代表我們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如果你能在做小事的過程中不斷進取,你就能在未來的工作中不斷進取。這,就是名企的招聘哲學:過去優秀的+小事做得好=未來會優秀+大事能做好。
6. 你跟著“大師姐”,還是粘著“小師妹”?
我的第一份外企的工作,就是我的師姐介紹的。我的老公,也是我的師姐介紹的(迄今為止尚且滿意)。
對在校大學生而言,師哥師姐就是最好的最available的人脈資源(專業人士誰愛搭理你們呢)。所以,除了充分利用小師妹這個戀愛資源庫,要跟能干的師哥師姐建立牢固關系。
需要指出的有兩點,其一,比你高兩級,甚至三級的師哥師姐,才是最好的人脈;而僅僅比你高一級的師哥師姐,在你開始求職的時候,可能自己還沒有渡過職場迷茫期呢!你找他幫忙,那你們倆很可能要“執手相看淚眼,無語凝噎”了……其二,你的人脈,憑什么樂于幫助你?筆者極力建議大家,幫助你的師哥師姐求職,是絕對雙贏的好辦法。你可以這樣做:
(1) 幫助師哥師姐瀏覽招聘廣告。
(2) 做師哥師姐的小組討論的陪練員。
(3) 給哥師姐做模擬面試的考官和評委。
7. 你每周研究1份招聘啟事了嗎?
不要指望你看1份招聘啟事就會有什么感想。當你一年研究完12份招聘啟事之后,你的迷茫會減少很多。至少,當HR問你“為什么要做銷售”這個問題的時候,你可以說,“從大二開始到現在,我仔細研究過銷售、市場、行政這幾個職位的幾十個招聘啟事,越來越覺得銷售崗位最適合我的特點。后來,我實踐了……”
8. 如果你想做管理職位,你做過主角嗎?
我在大學的經歷“量”很少,但“質”頗高,因為我在那些經歷當中,都扮演了主角,而不是配角。就算是毽球隊的陪襯,那我也是場上的主角啊。演講比賽+辯論賽+回農村老家開辦60個學生的暑期英語班,這些做主角的經歷,對我加入耐克、柯達、新東方分別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500強的招聘中,一些特別牛企的管理培訓生崗位讓很多人眼紅,然而,這樣的企業經常適用關鍵字搜索功能來篩選候選人:
學生會主席
發表文章
辯論賽冠軍
等等
我有很多學員,履歷極度豐富,活動參加N次。然而,想進名企卻非常困難。原因很簡單,他在過去,只扮演了配角,很少扮演主角。名企的招聘原則很簡單,做干事的,進了企業也是最好的干事;做主席的,進了企業很快就能做管理。
所以,如果你想進牛企做牛職,你必須從大學開始,不停做主角。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