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已入冬,但生長在南方暖冬的無花果還在收獲期。近日,記者在龍門永漢一合作社看到,40多畝無花果基地迎來豐收,可當水果食用的新鮮無花果紅艷艷的,嬌俏模樣惹人愛。這片無花果地的主人劉偉明原本在廣州番禺有著不錯的工作,但他甘愿放棄“鐵飯碗”回鄉當農夫,還成立了合作社,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龍門晝夜溫差大,特別適宜無花果生長
記者走進永漢鎮某山地的無花果種植基地,一股清香撲鼻而來。放眼望去,一棵棵果樹縱橫交錯,1米多高的果樹上果實累累,每間隔一張寬大碧綠的葉子就生長著一顆或鮮紅或翠綠的無花果。
“我們基地引進的是無花果優質品種‘波姬紅’,是目前國內鮮果種植最受歡迎的大果型紅色無花果優良品種。”該基地負責人劉偉明介紹說,該基地于2016年4月初開始種植無花果,種植面積共40畝,約6000棵果樹。“無花果是一種見效快、收益高的經濟型水果,種植當年即可掛果、收獲。”劉偉明說,南方氣候溫暖,特別是龍門晝夜溫差大,特別適宜無花果生長。在這種植的無花果收獲期長,果品也更為清甜。
“正常情況下,無花果收獲時間是從7月中旬持續到春節前。”劉偉明介紹,由于2016年龍門雨水多,因此基地里的無花果掛果較遲,9月下旬才開始收獲第一批果。如今直至春節前市民和游客還能夠品嘗到新鮮的無花果。
受父親影響,兒時就有做農夫愿望
說起種植無花果的初衷,劉偉明表示一方面是源于自己對農業的興趣,另一方面是看中了無花果的經濟價值和發展前景。劉偉明是地道的龍門麻榨人,父親是麻榨鎮農技部門的退休職工。他從小就聽著父親講果樹研究方面的知識長大,因此對農業產生了濃厚興趣。
種植無花果前,劉偉明是廣州市番禺區一家事業單位的職工。10多年里兩點一線的工作讓他產生了厭倦感,兒時做農夫的愿望又回到了他的心里。
機緣巧合,廣州亞運會特供水果無花果的出現,引起了劉偉明對無花果的注意。2013年起,他開始對無花果市場價值和經濟效益展開了研究考察。后來,最終在家人全力支持下辭職回到家鄉,租用了永漢鎮一塊40多畝的山地種植無花果。“在廣東來說無花果是新型水果,它的經濟效益來得較快,加上對人體健康具有較大益處,所以我對無花果的發展前景還是相當看好的。”劉偉明笑著說。
走南闖北學習無花果種植技術
雖然對農業感興趣,也提前做了考察,但對于無花果的種植,劉偉明是個門外漢。為了少跌跟頭,他開始走南闖北,跑到廣東韶關、從化以及山東等地的無花果種植基地學習種植技術。但他最不想看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2016年4月,他購進了6000多棵果苗,沒想到處于低洼地的果苗在雨季里因雨水過多爛根了,損失了近三分之一。無奈之下,劉偉明選擇了補種,在戰戰兢兢中挨過了雨季。
為了把無花果種好,劉偉明投入了全部精力和心血,把基地當成了家,把無花果當作自己孩子般細心呵護,深入摸索無花果的生長習性。在父親指導下,他開始對無花果種植方法有了更多心得,一步一個腳印掌握了一套自己的種植技術。為了實現對土壤水分、肥料的科學管理,劉偉明投入10萬元在基地鋪設了滴灌設備,通過水肥一體化科學管理果樹,同時減少了人力支出成本。
摸索中,劉偉明發現,水果的甜度和施肥是分不開的。對此,他堅持使用花生麩發酵成有機肥還田,用來種植無花果。如此一來,既能夠保證綠色種植,同時也能夠增加水果的甜度,讓口感更好。“無花果果樹本身含有驅蟲成分,是沒有蟲害的,所以不用殺蟲。我們最怕的就是鳥害,精明的小鳥專挑熟果來吃。”劉偉明說,2016年年底基地購買了驅鳥設備,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鳥害。
成立合作社帶動周邊群眾一起種植
永漢鎮作為龍門旅游大鎮,每天往來的游客眾多。劉偉明的無花果種植基地位于高速公路入口附近,占著地利之便。特別是臨近過年期間,一到周末就有不少游客前往采摘嘗鮮。
“目前我們基地的無花果售價是70元/公斤,除了提供給游客自摘外,還在網絡平臺銷售。供貨到廣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的水果市場、食肆,銷售渠道基本成熟。”劉偉明表示,無花果鮮果除了鮮食藥用外,還可加工制成果干、果脯、果酒、果茶、飲料等,用途廣泛。此外,無花果全株均可入藥,葉片可以制作成茶葉飲用。
“我們成立了山卡拉果蔬專業合作社,希望能帶動周邊群眾一起種植,把無花果產業搞起來。現在已經平整出一塊土地做冷庫,接下來打算增加種植面積并購置一些設備對無花果進行深加工,不斷提高無花果的附加值,把產品銷到周邊,甚至是江南市場。”劉偉明表示,既已選擇種植無花果,就會堅持下來闖出去,他對未來的發展抱有很大信心。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