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夢想只是一種智力,實現夢想才是一種能力。身在職場就是需要一些這樣的勵志文字和勵志文章伴隨我們一路前行,一起來看看勵志人生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職場勵志簡短文章吧,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職場勵志簡短文章:職場教我妥協,但絕不卑微
作者:吉田幸弘
其實每個在職場里摸爬滾打的人,都在慢慢的學著妥協,為一些事,一些同事,一些領導。但妥協是為了讓我們在職場中更應對自如,絕不是用卑微換工作。我也是在不斷的工作中,在不斷的碰壁中得到的深刻領悟呢。
記得剛入職場的第二年,我們在晚報上做了一整版的產品廣告,當時一整版的價格在7萬左右吧,我做為文案和校對很認真的查看著每個字,包括每個標點符號,生怕出問題,可是問題還是來了,最重要的咨詢電話號碼卻忘記放在版面上了,當拿到報紙的領導臉都氣綠了,他直接把報紙摔到我面前,罵我是白癡。當著全體同事的面,我羞的無地自容,雖然承認自己有錯,也為自己鳴不平,我為自己申辯說:“雖然我是校對,但稿子排完版,您也是最后審一遍的,您不是也沒看到丟掉的電話嗎?”這一說,更讓領導生氣了,他氣急敗壞的說:“你收拾東西,滾蛋。”我也很執拗:“走就走,你也得早晚滾蛋”。話是說痛快了,我也丟掉了第一份工作,后來我一同事跟我說,你當時忍忍就好了,也不至于丟掉這份工作。而事過多年又和當時的領導巧遇,并請我一起吃了頓飯,他主動提起了這件事說自己當話說話是過了,跟我說了句抱歉。
可是做為職場的新人,我丟掉了寶貴的第一份工作。這種挫折對我的影響很大,以至在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不敢說話,而對第二份工作更是戰戰兢兢的。從來不敢跟上司問問題,就怕上司罵。而我在心態上既要強又自卑。我和一姐們說,什么時候我也運氣好,能碰到一個好好說話的上司呢。我這姐們說,你沒聽說呢,日本上司說話一般都很和氣呢,哪怕是一個給客戶上茶的小秘書,人家上司都會這么說“美女,抱歉總是麻煩你。這次的客人很重要,請給他們上茶。”我一聽來了興趣,這樣的上司下屬干活也輕松啊。我姐們說:“其實我也沒見過。是一本叫《不懂說話,你怎么帶團隊》的書,都是職場中實打實的案例,就是一日本人總結的職場說話十項基本原則,上司會說話,下屬會辦事。從某個角度上講是一種妥協,但絕不卑微。”
可以妥協,但不卑微。這句話真說到我的心坎上了。我原來一直想,在職場上靠自己的能力工作,絕不妥協??墒枪ぷ魇且粋€團隊做的,做事的同時也是做人。給別人留有余地,將生硬的說話方式改一改,事情做順了,人與人也和諧了不是嗎?
換一種說話方式,但絕不是“求你啦”“別跟我一般見識”的自輕自賤,而是不違背做人的底線,換一種更容易溝通的說話方式,雙方都樂于接受,工作上不帶情緒,大家都不累,干活才能更有效率。
觀念改變了,我的說話方式也有很大的轉變。幾年后,我升職成為了市場部總監。當時我和我的團隊負責一個超市APP項目,做技術的同事一般都不怎么會說話。記得當時團隊為這個項目加班到很晚,一個下屬頗有怨言。我壓力也很大,做APP測試時Bug很多,心里很惱火,而下屬卻并不著急,還不緊不慢的喝咖啡。我真想氣的揪住他,特想大聲說他:“這事這么急,做出這么多的Bug,還喝咖啡浪費時間?”正當我氣呼呼的準備找他時,一不小心碰掉了一本書,我低頭一看,正是這本《不懂說話,你怎么帶團隊》。正好這本書有對這件事的應對之策。我平復了一下心情,微笑的來到下屬旁邊,邊給他繼杯,邊說:“親,這事很急,也確實沒時間了,能不能幫我一起做?”就是這么簡單的一句話,下屬也很感動,那天他竟然跟我聊了很多。更重要的是工作也順利的完成了。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不想妥協,或者說是不得不妥協。在職場中很多事情,換一種說話方式,將“威壓風格”變成“認可的風格”,做出一些不出底線的妥協,換來的是另一翻風景。
接下我就想說一下這本書,是教上司如何說話的書,我反而覺得下屬更應該要看看,因為這樣下屬才更了解上司的心思呀。我覺得別人在碰壁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一定要看,那是為了讓你自己不在同樣的事情上受挫折。
假設你在工作中犯下嚴重失誤,向上司匯報時受到了批評。作為下屬,你更希望上司使用下面的哪種說法?
這兩種說法大相徑庭,會讓下屬做出完全不同的反應,但實際上,兩者所要表達的內容是一樣的。由此可見,即使向下屬傳達同樣的內容,只要改變說話方式——即“措辭”,效果就會截然不同。只要妥善措辭,就能使交流變得順暢,下屬的干勁也會高漲。
在這里,我想講一講這個叫吉田幸弘,一個在職場非常成功的日本男人的經歷。
如今,他幾乎每天都會出席學習會、研討會、咨詢會等活動,向商務人士講授交流和措辭技巧。
但在以前,他其實是這方面的失敗者,曾因為使用下面這樣的措辭,給他和下屬的上下級關系造成了極大的障礙。
●當反復犯錯的下屬來匯報時,他是這樣說的:“夠了!作為社會人你完全不合格,趕緊寫辭呈吧。”
●對通宵兩晚才做好企劃書的下屬,他是這樣說的:“你加班的結果就是做出這樣一份無聊的企劃嗎?簡直浪費加班費和紙張費。”
●對前來匯報卻不得要領的下屬,他是這樣說的:“搞不懂你在說什么。你母語是怎么學的?”
●對犯下失誤而陷入沮喪的下屬,他是這樣落井下石的:“大家一直在笑話你呢。”
●對費盡心力提出好方案的下屬,他是這樣予以駁回的:“公司有規矩,這是公司的決定。”
●為了樹立威嚴,他是這樣當著眾人的面,對業績不佳的下屬窮追猛打的:“銷售額為什么毫無起色?”“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進行角色扮演時,他一個勁兒地指摘新人的諸多缺點。
當初他以為,下屬是上司的棋子,上司要想樹立威嚴,讓下屬乖乖服從,就應該大聲斥責,令其心懷畏懼,而夸獎無異于縱容。然而,他的態度造成了如下結果:
●一個月內有四名下屬同時辭職
●他本人被三次降職
●團隊年銷售額三次大幅下滑
●“匯聯商”(匯報、聯系、商量)幾近癱瘓,工作陷入困境,重要客戶流失
●下屬對失誤隱瞞不報
這樣的狀態始終不得好轉,他又急又氣,患上胃腸炎住進了醫院。入院時,他深刻地反省自己,意識到必須做出改變才行,于是重新振作精神,決心改正錯誤。后來,他頻頻參加各類研討會,還以每年至少500本的節奏不停讀書。就這樣,他終于徹底學會了應該如何交流。
多虧如此,他的業績才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明顯改善,他本人也得以升遷,重新坐回了經理的位子。從以前的“威壓風格”變為“認可風格”,成效可謂顯著,不僅團隊離職率降至十分之一,銷售額也逐年提升20%,使他連續三年被評為MVP。
最終他認識到,即使傳達同樣的內容,結果也會因“對方如何理解”而產生很大差別。上司的“措辭”若能輕易讓下屬接受,自然就會激發下屬的干勁,使其主動投入工作。
基于現有經驗,他將“激發下屬干勁的措辭小技巧”歸納匯總,寫成這本《不懂說話,你怎么帶團隊》這本書,由附和、詢問、夸獎、委托、鼓勵、傳達、批評等七章構成,讀者可從任一章開始閱讀。
他在處理上下級關系時曾吃盡苦頭,也給下屬添了許多麻煩,你肯定不想重蹈我的覆轍。上司若能激發下屬的干勁,使其發揮出全部實力,就能建設起一個最棒的團隊。
你難道不想以此為目標,學學“措辭小技巧”嗎?
我們都離不開職場,離不開職場中的人和事。而職場中不如意又十有八九,那么保持住那一二的輕松如意又是何等的重要,那么你的一二如意嗎?
職場勵志簡短文章:職場拖延癥,害人不淺,于己更甚
拖延癥往往讓你覺得自己每天忙忙碌碌,讓你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了,從而忽略了職場中最應重視的工作效率。
職場中的拖延癥越來越成為一種普遍性現象:
待處理的工作堆積如山,索性全扔一邊休息一會;
短時間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便身心疲憊,干脆看會手機瀏覽資訊;
不到下班的最后一個小時,堅決不去處理最棘手的事物....
有調查顯示:拖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大約7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時拖延,50%認為自己一直拖延,在職場中,這個比例的數字更大。
沒有一個公司會養一個無所事事的人,更不會花耗大把的資源對這樣的人進行培養,大量的拖延癥患者很可能會拖毀一個公司。
但在這之前,會毀掉拖延癥患者自身的前程。
作為這樣一種嚴重現象,卻無法引起重視,人們往往將工作中的不得志歸結于客觀環境的限制,而不是自我工作效率的剖析。
一個重要原因是,拖延癥往往讓你覺得自己每天忙忙碌碌,讓你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了。不怕忙碌,就怕盲目。
真正想要克服拖延癥,想要提高工作效率,第一步應該正視并了解形成拖延癥的原因:
一、工作量大,出于對壓力的逃避:
有一種說法是:“工作越多,壓力越大,越容易形成拖拉。”可以說,拖延總是伴隨著壓力。
如果工作量在你大腦意識里認識能夠接受的范圍之內時,它們所形成的壓力并不會帶來消極影響。
相反的,這個時候壓力與動力成正比,即在能夠接受范圍內的壓力往往能激發人的潛能。
但是,如果工作量超過了你潛意識內所能接受的那個值,壓力與動力的關系會成為一個反比曲線。這個時候壓力會產生更多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強烈的無力感充斥你的周圍,并大量分散你的注意力和意志力。
于是能夠投入到工作中的精力被不斷消耗,而與此同時,工作量卻沒有減少多少,于是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帶來更多的壓力,形成更過的負面情緒....拖拉就此形成。
二、畏懼失敗,知難而拖:
看到這個小標題,很多人會一笑而過。
在碎片化時代,閑來無事一碗熱雞湯隨手灌下乃是常事,可以看到,大部分的拖延癥患者都是抱怨事物太多,難以完成。
卻沒有多少人會說,“工作難度太大,無法完成。”
好像每個人的能力都能順利完成本分工作似得,如果是這樣,每個人都會在原地踏步,這不是客觀現實。
拖延癥患者害怕失敗,順理成章的,寧愿被人認為是沒有下足夠的氣力,也不愿意被人認為是沒有足夠的能力,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
三、外在事物的誘惑大過于工作中的堅定意志:
這依然是無可避免的可觀環境,誘惑來自于手機,來自于網絡,來自于各色有趣的APP。
制造它們的商人們,本質上就是要費盡心思的為你制造誘惑,吸引你的注意力,吸取你的時間。
精明的商家根據人們的各種需要制造了各種豐富多彩的誘惑,不斷吸引著你的眼球,刺激著你的大腦。
薄弱的意志力和精心設計的誘惑之間的戰爭實在不對等,在誘惑的重重包圍下,意志力經常節節退敗。
外在事物的誘惑力是不可避免的,在它背后所反映的,是作為一個正常人的正常需求。但人類最杰出的一點就是擁有強大的意志力,并能夠不斷的培養它壯大它。
更何況,客觀環境完全是由我們自己來塑造。一個充滿誘惑的工作環境很自然的使人分心,可以選擇改變環境,或者離開這個環境。
拖延癥常常在我們能夠預料后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后推遲的一種行為。
只有了解這背后心理機制,熟悉自我行為背后所隱藏的潛意識,才能有提升并改變自己的機會。
職場勵志簡短文章:你能有點自我嗎
每一個職場新人(包括新員工)
都難免會被上司使喚、被同事差遣
美名其曰“給你鍛煉的機會不珍惜!”
但結果其實是“有功是我的,有錯都是你的!”
本著“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更別想好”的職場大規則,會使喚你的同事都是倚老賣老,一直被同事使喚而走上人生巔峰的那得多少年修來的福氣?!被上司使喚、被同事差遣,你要怎樣才能有點自我?
首先你要判斷自己是何種類型的員工?
儲備型(但作為人力資源的儲備把你招進來的)
替代型(老員工辭職、產假等,尋求替代人員的)
業務需求型(業務拓展、人手不足招進來的)
對于第一種,既然上司/同事開口了,你也無法更無力拒絕,誰讓公司有你沒你都一樣呢。
對于第二種,使喚你是因為你的工作職責尚不明確,內部流程尚不清晰,基本上這一類型的新人只會被使喚很少一段時間,等你工作職責清晰以后不再會有被使喚的情形。
對于第三種,你未來的工作職責往往是老員工分出的一些事情,現在使喚你的任何一件事很可能未來都由你來負責,甚至包括其他部門乃至行政性的工作。
再次判斷使喚你的人是什么人?
老板、資深同事還是普通同事?業務相關部門還是無關部門?如果是重要的人,應該相對多做一些。記住,你是誰的人,你對誰負責。
最后判斷使喚你的事情是什么事情?
重要的事情還是不重要的事情?能讓你學到東西的事情還是簡單重復事情?如果是重要的能學到東西的事情,做做也無妨。
但假設你是業務需求型員工,此時你收到一個業務無關部門的普通同事請你幫他去樓下買杯咖啡的請求,這時候你要怎么推脫?
首先你必須手上有事兒,最好是業務,至少也得是看看培訓資料,再次至少得打開個表格或者一般人看不大懂的神馬業務相關外文網站。
其次,在公司里,只有你的主管和直接上級才能直接調動你,如果別的部門或同級同事找你幫忙,無論你有多熱心,都要先問下你的主管這邊有沒有什么事情,其實也就是去請示,然后讓主管決定是否同意把你借調過去。(這不是勾心斗角,而是厘清權責。)
但是最重要的是你的直接上級替你扛,當然,需要以下前提:
你的直接上級有資本:如果他也是個軟柿子,你們只能一起被捏了。
你的直接上級拿你當他的人:如果他不喜歡你,覺得可有可無,那他不可能替你出頭的。
你的直接上級肯為你出頭:如果他覺得讓你幫忙可以送個人情給別的部門,那么恭喜你,你只是他累計資本的工具。
1、影響本職工作,這是最愚蠢的。2、替別人干了活兒還抱怨,那你還不如不幫。3、永遠不會拒絕,把對別人的幫助變成了自己的義務。4、幫別人干了,大家都不知道,那你真就虧了。一個新人初到單位,至少要干上一兩年冤枉活,才能摸清楚哪些活才是冤枉的。但凡事都有個度,你為別人而耽誤的時間和精力必然影響自己。
以上就是勵志人生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職場勵志簡短文章,希望大家能喜。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