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了解一個職場心理學效應:布里丹毛驢效應
布里丹毛驢效應是心理學家布里丹提出的一種理論,那就是人們在決策過程中容易出現那種猶豫不定、遲疑不決的現象。
布里丹是巴黎大學教授,由于他證明了兩個相反而又完全平衡的推力下,要隨意行動是不可能的,而名聲大噪。流傳的一個故事是:布里丹養了一頭小毛驢,他每天向附近的農民買一堆草料來喂養,有一天,送草的農民好心地多送了一堆草料,放在旁邊。
可是想不到的是,毛驢站在兩堆數量、質量和與它的距離完全相等的干草之間,反而沒有馬上采取行動去吃草料,而是為難壞了。它雖然享有充分的選擇自由,但由于兩堆干草價值相等,客觀上無法分辨優劣。于是,這頭可憐的毛驢就這樣站在原地,一會兒考慮數量,一會兒考慮質量,一會兒分析顏色,一會兒分析新鮮度,猶猶豫豫,來來回回,非常的痛苦。
布里丹效應和這個故事給了人們很大的啟發,因為在每一個人的生活中也經常面臨著種種抉擇,如何選擇對人生的成敗得失關系極大,有一句話叫“少則得,多則惑”,人們在有很多選擇的時候,都希望得到最佳的抉擇,所以就會在抉擇之前反復權衡利弊,再三仔細斟酌,甚至猶豫不決、舉棋不定。
真實的情況是,機會稍縱即逝,并沒有留下足夠的時間讓人們去反復思考,最重要的是當機立斷,迅速決策。如果猶豫不決,就會兩手空空,一無所獲。
【案例解析】:
大家一致以為領導A只是一個有錢的“庸人”
他是一個房地產公司的外聘總監,據說在商場打拼多年。照理說,員工本來是很佩服他的,可是隨著接觸,員工們發現關于房地產的分析,很多的知識他都不懂,當員工向他匯報的時候,A根本就不會仔細研究員工遞交的數據,也從不檢查公司財務做的賬目。
還有,公司有大客戶看房子的時候,客戶提問的問題都很專業,A經常都是讓手下的得力人員去回答問題。直到要決定生意是否合作,A才會出馬決定。財大氣粗、給出優厚條件的客戶,他未必會和他簽約;而有的客戶,大家覺得給出的條件一般,他反而會去簽約。
于是,員工們最不明白的問題就是為什么這樣的“庸人”可以坐在這么高的位置上。后來發生的一件事情,更讓大家費解。
公司拿出了一筆資金投入一片地產,根據辛辛苦苦的分析和嚴謹的推論,大家一致認為選擇A地區,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間,可是他就看中了B地區。大家一考察,發現B地區人口稀少,房地產發展機會渺茫。房子建好了也可能沒人來住。 但是A決議投資B地區。他認為B地區有著天然的優勢,很多城市的人們都厭倦了城市里的喧囂和忙碌,一定會喜歡在B地區安置生活。
爭議了很久,A還是毫不猶豫地拍板投資B地區,這讓大家非常的氣憤,覺得他一意孤行。后來,甚至有幾個專業知識特別豐富,早就“瞧不起”他的人辭職。
A很平靜地給員工辦了離職手續,用領導的魄力解決了這樣的一個狀態,他在開會的時候,只說了簡短的幾句話,他告訴大家,他敢于有這樣的判斷,也敢于承擔任何后果,他本人不愿意多解釋,因為在成果沒有出來之前,一切都是枉費心思。
果然,過了不到一年,形勢發生了逆轉,隨著城市包圍農村,為了迎合城市人的生活,A在B地區開發了農家樂,越辦越火,取得了重大的成果。由于B地區是低投入、高收入,收入就遠遠超過了投資A地區的收益,讓曾經質疑的人刮目相看。
大家這才明白,原來錯的人是自己,庸人也只是自己,領導之所以成為領導,重要的不是專業知識,而是面對兩件事情的時候,能夠有決斷的勇氣、高瞻遠矚的眼光!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