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盯住最完美
學習上一知半解、淺嘗輒止;工作中只求過得去,滿足于應付了事;生活中粗心大意、隨意邋遢等等,這都是“差不多”心理使然。“差不多”心態看似沒有什么大礙,但是若干個小的“差不多”,集中起來就會導致“差很多”。
1%的疏漏往往會造成100%的錯誤,正所謂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所以,一定要強化精品意識、細節意識,時刻擁有“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養成嚴肅嚴格嚴謹地對待工作的習慣,追求極致境界,絕不忽視任何細節,絕不放過任何疑點,自覺杜絕“差不多”,追求最完美。
2、長計劃短安排立即做
長計劃,就是說要著眼明天、著眼未來、著眼長遠。其實這其中也要有一個科學合理的長期計劃的問題,切忌貪一時之功、圖一時之名,而要腳踏實地、從長計議。
光有長期計劃還不夠,還要善于將其具體化、階段化,也就是要有短安排,從細從實,每天給自己制定一個小的目標,計劃好今天要完成的事情,這樣就可以對工作進行有效控制,讓每一個小目標、短安排的成績,都成為成功路上的階梯和里程碑!
不管是長計劃還是短安排,都要立即行動、馬上就辦,將工作落到實處,否則都只是一句空話。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就會發現,計劃的工作都能如期完成,工作效果也會非常明顯。只有做到了長計劃、短安排,才能真正實現有序、有效。也只有把“立即做”當成自己的座右銘,并形成習慣,才能不斷進步。
3、日清月結,有條不絮
“日清月結”就是要“今日事,今日畢”,確保任務不拖延、事情不遺漏。如果今日事明日做,那一定是“日日待明日,明日何其多”,工作就永遠拎不清、無章法、效果差。
“有條不紊”,就是說話做事有條有理,不打亂仗,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習慣,甚至影響一個人的成功和發展。做好日清月結,要統籌規劃、有條不紊,不輕視怠慢眼前和當下的工作,把今天該做的做好,把明天要做的計劃好、準備好,努力做到事不過夜,從容不迫、井然有序地應對復雜工作。
4、學中干,干中學
“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就是要在學中干、在干中學,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事實告訴我們,學習力的高低是人與人之間拉開距離的重要因素。
一個人只要做到堅持學習、善于學習、快速地學習,就一定會有所成就。當然,學習既是一件快樂的事,也是一件苦差事,再加上工作任務繁重,如何長久地保持學習激情、提高工作效率,其奧妙就是在學的過程中結合工作,在干的過程中感悟學習,互相啟發促進,自然而然就會在心中不斷迸發出熱情的火花。
5、在研究狀態下工作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臺,起于壘土。任何事物都要有量的積累才有可能發生質的變化,但也不是說積累越多就越好,如果沒有研究和思考,也只是做一個“儲物柜”而已,工作、學習都是如此。
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還要注重調查研究,就是用腦子干活做事,不僅苦干實干,還要巧干會干。工作中經常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必須在研究狀態下工作,提出解決問題的點子、辦法。因而要領會上級精神、借鑒別人經驗,結合工作實際,用心做事,知行合一,日積月累,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專業方法、專業能力,成為工作的行家里手。
6、信息對稱,善于溝通
信息對稱是做好自身工作、提高工作水平一個很重要的要素。要培養及時獲取信息、總結歸納信息的能力,并做到及時有效的溝通,只有這樣才能達成協調一致的意見、形成步調統一的行動。
工作中,要了解上面的要求、左右的情況、下面的進展,就要增強主動溝通的意識,著力構建上下貫通、左右銜接、內外一體、立體交叉的運轉體系,實現各方面工作無縫對接,形成“整體一盤棋,同唱一臺戲”的好局面。
7、分工協作,主動補臺
同心山成玉,協力土變金。團結協作、主動補臺不只是一種工作方法,更是一種品行操守、一種胸懷胸襟?;ハ嘌a臺,好戲連臺;互相拆臺,一起垮臺。
很多工作都需要協同作戰,沒有誰可以包打天下。要做到分工不分家,既提高個人單兵作戰能力,也提高團隊的整體作戰能力,超越個體認知和個體力量的局限,發揮1+1>2的效果。
團隊之間、同事之間,要重視互相補臺,還要善于補臺。補臺也不是說毫無主見的盲從,更重要的是發現問題和不足,大膽提出意見,不斷完善;補臺更不是毫無原則的遷就,對涉及個人利益的小事要講風格,至于事關原則性的問題,則要敢于“拆臺”,這樣的拆臺恰恰是為大局更好地補臺。
8、執行有力,反饋及時
一個行動,勝過一籮計劃。如果不能沉下心落實執行,再好的目標,再好的藍圖,也只是鏡中花、水中月。提高執行有力,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進取心,要有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的實干精神,要有較強的工作能力,要有健全的制度規則作保障,更要有及時反饋的“復命意識”和“劃句號”的能力。
事畢不回復,就像任務完成了99%,只有這1%沒落實,雖然就差這么一丁點,事情卻沒有到位。實際工作中,絕不能搞先斬后奏、甚至斬而不奏,也不能等任務全部完成了才反饋,應該注意適時反饋、階段性反饋,一方面可以讓領導和同事放心,另一方面及時反饋情況又能為正確決策提供依據,特別是執行中遇到困難、發現問題時更需要及時反饋,以便重新調整思路和辦法,從而更好地化解矛盾、解決問題。
9、認清自己,做好自己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認清自我最好的辦法就是“跳出自身看自身,立足自己看自己”。要學會登高望遠,放開視野去比較,用旁觀者的心態審視自己;要學會以人為鏡,見賢思齊,照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明確方向和目標。另一方面,又要找準自己的定位,立足此時此地的人生思考問題,揚長避短,不糾結過往,不憂心未來,做好當下正在做的事,過好眼前的生活,立足自己看自己,這是一切工作的原點。
要善于正確認識自己,不能聽了幾句表揚就妄自尊大,也不能挨了幾句批評就妄自菲薄、自我否定;要搞清楚現狀是什么樣,未來要怎么發展,把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最佳狀態,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活在當下,做好自己。跳出自身看自身,可以看得更加明白;立足自己看自己,能夠走得更加順暢。
10、事情要一樁一樁地做
工作不能急于求成、心浮氣躁。無論什么事情,要取得實效、贏得勝利,都不能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更不能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工作中既要會總體把握、分步實施、統籌推進,更要發揚釘釘子精神,一件事不做則已,做必做到底,做到最后勝利。切忌三心二意,否則一事無成。一定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茬接著一茬干,做好做透做實每一件事,用足夠的耐心和韌勁來面對工作生活,不折騰、不反復,久久為功、綿綿用力、一抓到底,積小勝為大勝。
11、思與行要合情合理
人有人情,物有物理,合情合理就是要合乎情理、合乎原則,兩者兼顧。現實社會中,有時候合情不一定合理,合理不一定合情。中國自古就是人情社會,“投桃報李”“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等傳統觀念在人們的頭腦中根深蒂固。我們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肯定也要講人情,不近人情的人是缺少情商、缺少魅力和感召力的。
但是,人情也有其世俗庸俗乃至功利丑惡的一面,只講人情不講原則,顛倒人情與原則的關系,喪失自己的立場和原則,遲早要“栽跟頭”。當然,情與理也不是完全對立的,做人既不能太死板機械,更不能太圓滑世故,尤其面對重大利益問題,要自覺和嚴密地設置人情防火墻,自己不去突破,也嚴防別人逾越。要重視人際關系,但不可刻意去追求搞好人際關系,要學會以簡單對復雜,別人復雜,自己要簡單。
12、按職責做事忠于職守
處在什么崗位就要履行什么職責,明確了職能職責,更要忠于職守,就是忠誠地擔起自己的崗位責任和職責操守,時刻提醒自己工作就意味著責任,這是所有職業規范的基本要求。
熟悉自己工作崗位的職能職責,對自己職能職責范圍內的事,都要主動地去做,盡心盡力地去做,千萬不要事事等領導來安排,那不是一個好員工。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來對待工作,自覺做到苦累面前多思得,工作當中多思責,“專心致志,以事其業”,做到在其位、負其責、盡其力,干大活、出新彩、干出水平。
13、抓本質抓重點抓關鍵
面對紛繁復雜的工作,要學會運用辯證法,分出輕重緩急。要善于緊盯大事要事打攻堅戰、緊盯急事難事打殲滅戰、緊盯薄弱環節打持久戰,牢牢把控工作節奏、力度和質量,善于抓本質抓重點抓關鍵。
抓本質,就是要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客觀全面、深刻系統、辯證歷史地看問題,堅持打破砂鍋問到底,深挖細查,為工作打牢基礎。
抓重點,就是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始終能分清主次、合理布局工作力量,以重點帶動一般,要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抓關鍵,就是要把握關鍵少數,掌控關鍵環節,認準關鍵時機,打蛇打到七寸上,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集中精力,扭住不放,持續用力,善作善成。
14、掌握特點,把握規律
實踐證明,善于把握規律,才能認識事物發展的軌跡和趨勢,形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和新舉措。倘若沒有掌握特點、把握規律,將會是盲目推進,不得要領,甚至事與愿違。
掌握工作特點、把握規律,首先要正視每一件工作的個體性,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嚴謹的工作態度,認真對待,全面分析,合理施策,有針對性地把每一個問題解決好、每一項工作落實好。
同時,我們所從事的工作和崗位也有共同的規律,要善于把平時零碎、膚淺、表面的感性認識,上升為全面、系統、本質的理性認識,增強認識規律、找準規律、把握規律的能力,提高運用規律的水平,從而在具體工作中增強主動性和有效性。
15、始終保持適度緊張感
生命需要永遠激活,工作必須在狀態。對每一個人來說,壓力太大會崩潰,但沒有一定的壓力,不保持適度的緊張感,對身體、對生命、對工作都是負能量。
工作任務重、節奏快,更要人在崗上、崗在心上,時刻警醒、積極適應、快速跟進,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以“一日不為,三日不安”的責任感和“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一心一意謀工作、干事業,推動創新發展。當然,也不能過于緊張,要勞逸結合,生動活潑,正確面對工作、生活、人際關系等多方面的壓力,避免造成心理失衡和精神壓抑。
16、不多事不誤事不壞事
“不多事”就是盡好本職、守好本分。
“不誤事”就是勇于擔當、敢于承責,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把工作作為展示自己才能的載體,這是一種牢記使命、敬畏崗位的責任自覺。
“不壞事”就是走得端、行得正,不壞別人的事、不壞團隊的事、不壞公司的事。要有陽光心態,光明磊落,坦坦蕩蕩,與人為善。
17、急事緩辦、緩事急辦
人的一生,遇急遇險在所難免,能夠坦然面對,急事緩辦、緩事急辦才是大智慧。
急事急辦可能會忙中出錯,急上加急就會錯漏百出,難以彌補。急事緩辦體現的是一個人沉著冷靜、深思熟慮的智慧、勇氣和應急能力,遇到急事要趕不要急,應當冷靜思考、從容應對,考慮周全后再去妥善辦理。
緩事急辦顯示的是一個人的工作態度、工作的計劃性和條理性,對緩事要有計劃,抽空及時做,不要拖延,要事先安排,以免臨時抱佛腳,忙亂而又得不到好結果。
18、務虛與務實相結合
務實是指腳踏實地,從實際出發,說實話、辦實事、想實招、求實效;務虛則指仔細分析,深入研究,搞清楚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如果說務實是決勝千里之外的實踐,務虛就是運籌帷幄之中的謀劃。
務虛是為了更好地務實,要務好實必須務好虛。要在務實中生存,更要在務虛中提升,不能借口真抓實干否定務虛的重要性,錯誤地認為務虛就是空談道理、只說不干,更不能借口務虛,不干實事、坐而論道。要正確理解務虛與務實的關系,將二者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相輔相成,不斷提高工作水平。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