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的前半后》里鄔君梅客串的“吳大娘”是個挺有意思的角色。
34集,子君被市場調查公司辭退后MISS吳特意約她出來給她介紹工作,將上級的辰星公司招騁信息告訴子君,還將獵頭公司的微信推薦給她。
面對復雜的人事,子君有所退縮不愿淌渾水,但MISS吳認為這是她能在工作方面上大臺階的好機會,勸她撇開人事邁過這個門檻。
大家看在眼里,想著子君又遇到一個貴人。
多半觀眾只看到吳大娘在工作上對子君各種關愛和提點,各種開導和幫助,包括我的朋友小張就說,我咋沒遇到一個貴人呢?
很少有人細想,MISS吳這位“貴人”并不是憑空而降的。
之前子君做訪問員時,為了把調查問卷盡可能準確化,自己一天之內主動從上海跑到蘇州、南京兩地收集信息,由于事先答應兒子當天要接他回家,遇到惡劣天氣,拼黑車也要回家。
之后她主動要求和咨詢公司老總口中超級難侍候的MISS吳學習,哪怕遇兒子生日,也毫不猶豫選擇出差干活。
這種對待工作的積極態度和責任,對兒子信守承諾的執著,不是每個女人都能做到。
大家眼中看到的是她得到別人的幫助,卻沒著眼于她為工作付出的努力。
往深層次想,所謂工作成績更多的是她自己努力得到的結果,更是她對生活對感情的態度展現出的個人魅力讓MISS吳覺得這個姑娘值得調教和提攜。
這部劇的初期,觀眾看到唐晶一次次幫助子君,助她走出人生低谷,很多人不理解唐晶這樣的女神為什么要對子君這種一無是處的家庭主婦如此好。
劇中關于這個原因描述不多,從只言片語的鏡頭中總結出來一個觀點,那就是羅子君對唐晶而言是物質和精神的后盾。
物質上,以前唐晶是窮學生時,子君幫助和接濟過她,后來唐晶事業上風聲水起,子君還會特意到她家給她榨一杯鮮橙汁,讓忙于職場打拼的唐晶一大早起來就能補充能量。
精神上,子君心思簡單,雖然有太太的嬌氣和傲氣,但唐晶和她在一起很安心很舒服,可以放松在職場競爭中高度運轉的頭腦和神經,溫暖她日漸變硬的心。
這就很好理解子君遭遇婚變從頭再來時,唐晶對子君的鼓勵和幫助好得令人發指、好得人神共憤,因為這里面含有一層報答的成份。
所謂“貴人”應該都有一雙“貴眼”,普通的人或事入不了她們的法眼,她們愿意伸手或動口提點的人多半不是那么普通。
而那些別人眼中得到幫助的人,從來不是坐等來的,背后付出外人永不得知,這可能就是俗話說的“只看賊吃肉不見賊挨打”。
02
十年前,我在一個旅游古鎮負責項目,帶去新招的三個業務員,都是畢業不久且第一次踏足房產銷售。
人事經理說,怎么辦,項目不大又急著上馬而且一時半會招不到愿意駐外的人,你比較細心,好好教教應該能帶出來。
因為完全是外行,只能從理論知識開始培訓,專業知識、市調、銷售技巧,事無巨細。
過程中小許表現的格外好學,她不會死記硬背,常常對著沙盤念念有詞,在心里一遍遍演練銷售的整個過程,培訓結束最先可以獨立接待客戶的自然是她。
十多年前的房產市場,樓盤都是在未拿到預售證情況下以認籌金的名義進行收款,緩解資金壓力的同時可以鎖定潛在客戶。
因為收款時間過早,客戶等太久遲遲沒有正式合同簽訂,這種不安心理會導致對我們不信任,常常有客戶來吵來鬧但自己又拒不退款。
此時,搞好客戶關系至關重要,比多賣房還重要,我將懂得的技巧毫無保留地教予她們。
所謂技巧類的東西,都是無數事例總結提煉出來,掌握和實踐的程度全靠個人。
事實證明,到項目正式開盤銷售,小許的認籌轉成交率最高。
總結會上讓她談一下經驗,她說,“我就謹記羅經理的話,用她說的方法和客戶搞好關系。”
另外兩位連忙說我們也經常打電話給客戶。
小許和她們不同的是,除了聯絡感情,她還在電話里匯報客戶關心的實質性內容。
比如項目進度,當她發現客戶最感興趣的就是這個后,反而不再打電話,項目每有新進展她就發短信,比如,打樁結束、出地面、一層封頂、二層封頂……客戶雖不能常來卻一直了解自己房屋的施工進度。
這樣的溝通,客戶想流失都難。
項目結束,我調回省城項目,公司將小許分到另一個盤,她覺得不合適辭職了,之后兩年不到,就在利港房產做到主管的位子。
有一次開車經過去看她,她說,“羅經理,你是我在這個行業的啟蒙老師,也是我的貴人,你教會我的東西對我影響很大。”
十多年過去,她在微信圈轉發我的文章,也會打上文學說我是她的啟蒙老師,是她在房地產行業的領路人。
其實,古鎮項目是我獨立負責的第一個項目,哪怕再小,因為是第一次,所以對她們培養的熱情和認真度極高。
我一視同仁地教她們,同樣的環境和條件,只有小許用心學習,用力實踐,只有她覺得在我身上所學所得值得珍惜。
我從來不是她的貴人,認清形勢努力工作的人,在面對工作機遇和命運饋贈時知道該怎樣做才能牢牢抓住。
無論工作給我們什么樣的挑戰,我們都得咬緊牙關,奮勇向前,雖然這路上也許有來自別人給予的幫助,但是最終人生從來都是自己成全自己。
03
老鄉李志學生物工程的,現在美國一家比較有名的研究所工作。
幾年前,他想找一位老教授做他的導師,教授拒絕幾次,因為找他的人太多,能瞧上眼的卻沒幾個。
后來突然有一天教授愿意收他為徒,其他同學羨慕不已,都說,你這小子,天生有貴人命啊。別人問他原因,他自己也說不清。
后來出國前夕,李志請教授和同學吃飯,學校離酒店蠻近,幾個人走過去。
校門口的路邊,很多年輕人做兼職發傳單,大家面無表情地走過,有的揮手表示不需要,只有李志微笑地接過來說,這些小年輕不容易。
入座后教授說,幾年前我在校門口等車,也是同樣情況,很多人發廣告紙,也是李志,別人都冷漠地走過,只有他微笑地接過廣告紙還說謝謝。
眾人方才明白原來教授看中的是那些不為注意的小細節背后體現的人品,認可這個人才愿意教他東西,與他共事。
教授說,還有一件事,前幾年系里一個年輕老師得重病,花了很多錢,學校還組織捐款。
也有很多同學自發組織去醫院瞧他,當時我去的時候,幾個學生瞧完正準備走,臨走時我看到李志將一個信封偷偷壓在床頭柜的茶杯下面。
這個細節我一直記得但從未向人提起,這次李志要走了,這么好的年輕人,今天得夸夸他。
同學問,李志,怎么記得當時大家一起組織捐錢你出過份子了。
李志很不好意思地說,是捐過,剛好去醫院的前一天得了一筆獎金,所以臨時用信封裝一半,另一半當生活費。
當時捐款已經交上去,我如果再拿出來顯得太招搖。偷偷放那是覺得老師重病缺錢,但再病再窮也是有自尊的。
教授感嘆道,我沒看錯人,你也無需謝我,你這幾年的刻苦鉆研上進,卯足力氣在專業上取得巨大成績,我心甚慰。
每個人小時候,都會有偶像,越到后來你越會發覺,最該崇拜的應該是你自己。
細節處見人品,替他人著想的心思,在別人眼中便是無比可貴的品質,更是一種無聲無息的修養,這修養能征服一切人和事,閱人無數的老教授也不例外。
都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往上的時候沒有不辛苦的,可是,只有努力往上爬,才能有更好的人生和風景。
無數例子告訴我們,如果你自己不努力往上走,自己停止進步,即便有人想幫你,即便你暫時得到想要的,最終也會失去。
只有通過自己努力才有資格迎接更好的人,更好的工作乃至更好的愛情。
退一步講,只有將自己活成發光的模樣,“貴人”將你舉起來,別人才能看見你。
明白這個道理,便無謂有沒有貴人相助,因為你會幫自己翻過一山又一山,繞過一彎又一彎,最終顯山露水走到終點。
一路上會遇到很多人,但只有你才是自己真正的貴人。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