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是近幾年才出現的一個新名詞,其意義是主流之外的特別類群。例如“另類音樂” 、“ 另類文化”、“另類新聞”、“另類網絡”、“另類電影”、“另類手機”、“另類趣味” 、“另類時尚”、“另類空間”、“另類羅曼史”等等。如同大學生有“另類大學生”,藝術家有“另類藝術家”一樣,中產階級也有另類。
讓我們來看看中產者另類的面目吧。
“小資”:最有希望成為中產者的人
在所有制意義上的階級中,與“中產階級”相近的是“小資產階級”。
在過去的教科書中,小資產階級,作為一個階級,根據經濟狀況又分左中右三類。但無論他 們對革命的態度如何,這一群體中的大多數人最終同情和參加了革命的陣營,甚至成為革 命者。盡管如此,然而作為一個政治意義上的“小資產階級”,在幾十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它的 命運卻幾乎是悲劇性的。在急風驟雨的階級斗爭歲月里,“小資產階級”作為一個階 級存在,雖然不是國家的主人公,他們仍然可以平靜地生活,并沒有失去什么,但是一旦被 命名為“小資產階級”,把其明確地歸入其類,事實上就成了一個“異類 ” ,就是可疑的、不潔的甚至是危險的。因此,在20世紀70年代之前,“小資產階級”這個 概念在我國經濟意義不大,而更具有政治符號學的意義。但是,隨著“文革”的結束,改革 開放后在這一意義上的“小資階級”也銷聲匿跡了,代之而起的“小資”名詞也已經完全是 另一意義的概念了。
如同“中產階級”一樣,今天小資的概念只是一種時尚話語而不是政治話語。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