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婆媳被認為是天敵。以下是勵志人生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婆媳相處成功之道,歡迎閱讀!
導致婆媳沖突的原因:
1、以自我為中心的本性
當然,不只婆媳相處容易有磨擦,任何人際關系里都會因為人類自私的本性而產生不愉快。我們容易看到別人的錯,卻看不到自己的自私;我們容易要求別人滿足我們的需要,卻不愿意放下自己去考量別人的感受。
在過去的中國文化里是婆婆當家,媳婦似乎只有聽命的分,因此婆婆苦待媳婦是常有的事。但時代改變了,現代的婦女外出工作,經濟獨立,不再如以前那般依賴夫家,也因此婆婆不像過去般被尊敬,甚至乏人照顧的個案也常有所聞。
2、情感系于同一個男人
對于愛兒子的母親來說,當她發現自己不再是兒子心目中最重要的女人時,她可能有被遺棄、甚至被背叛的感覺。從媳婦的角度來看,很多女人害怕嫁給「孝子」,因為這樣她就得不到丈夫完全的愛。有個女孩曾沮喪的告訴我:「我覺得我先生的老婆是他媽媽,因為他下班回來都先和他媽媽聊天,他們和樂融融,我只是個外人而已!」若婆媳各懷著這樣的心情,彼此的對立與苦毒可想而知。
《屬神的女人》作者潔菁.蓋博爾在書中說:「就天性而言,大多數男人比較能自在地與人分享空間,而非與人分享他們自己。」我覺得這句話很貼切的解釋了,為什么男人無法了解婆媳同處一個屋檐下的壓力,尤其加上不同的價值觀和生活習慣,要住在一起,對兩個女人更是極高的挑戰。
有位媳婦習慣三天洗一次衣服,但習慣每天洗衣的婆婆看不慣,便常幫媳婦洗衣服。媳婦倍感壓力,只好把臟衣服藏在先生車子的后車箱里,開去上班,這樣婆婆就找不到臟衣服可洗了,但媳婦說:「這種日子好累!」
還有位媳婦洗完手之后,習慣用紙巾擦干手后便丟棄,但婆婆覺得太浪費:「這是我兒子辛苦的血汗錢買的,她怎么一點不懂為兒子省省?」所以又把紙巾從垃圾桶里撿回來,鋪平、晾干后重復再用。媳婦不但覺得自己被批評,另一方面也批評婆婆太不衛生。這些因價值觀不同,而產生的生活細節上的磨擦,比比皆是,更不用提孩子要怎么教、錢要怎么用、冷氣什么時候開、家要怎么打掃等等,都是爆發沖突的機會。
1、感恩的心滋潤關系
沒有什么比感恩的心更能滋潤人際關系。我認識一位老太太,她身體不好,行動也不方便,先生因為玩股票,將積蓄都賠光了,而她的小兒子在讀大學時,意外身亡。照理說,她有足夠的理由怨天尤人,心中充滿不平惱恨,但讓我感動的是,每次她跟我講電話時,就贊美媳婦多么體貼,并且感謝上帝給她一個好媳婦。
還有位媳婦,曾因婆婆一句挑剔的話深深受傷,之后許多年她都刻意遠離婆婆,以免再受傷害。但上帝的愛改變了她,她決定在一次母親節教會辦的活動里,公開尊榮婆婆。在臺上她讀了一篇感謝詞,其中說:「媽媽,謝謝您,給了我一個好丈夫,讓我能有今天的幸福,都是因為您對我丈夫的栽培與細心養育……。」結果她的丈夫感動得沖上臺去擁抱她,并且感謝教會,而婆媳間的嫌隙當然也化解了。
2、婆婆要放手
圣經說:「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這里的離開指的是心理、經濟和居住環境的離開。一個母親的成功在于她成年的孩子能獨立,為自己負責,所以盡可能鼓勵子女,成家后能有獨立的居住環境,不要再依賴父母,為他們打點生活起居,甚至帶小孩。
有位年輕太太說:「我們搬出來自己住之后,我才打從心里真正尊敬我的丈夫,因為他終于可以為我們的家庭負起完全的責任,而不再靠他爸媽了。」給兒子和媳婦獨立的空間,對他們的婚姻幸福是很重要的。
作婆婆的也可以安排自己的晚年,和好朋友一起健身、參與義工行列,何樂而不為?我們越想抓住兒女,他們反而越想離開;但當我們愿意放手,他們才會想要親近我們。
3、設身處地替對方想
圣經說:「不要求自己的益處,要求別人的益處。」 (哥林多前書第十章:24節)
婆婆要問自己:「什么是對我媳婦最有益的?」我想到自己最大的幸福,就是先生對我專注、舍己的愛,因此我鼓勵兒子:「你看到爸爸怎么愛我,你就要這樣愛你太太,要體貼她,優先考慮她的感受。」所以當我們有事找兒子時,他一定先說:「讓我和太太商量后,再給你答復。」我便翹起大拇指說:「兒子,這就對了!」
媳婦要問自己:「我能怎樣體貼婆婆?」有位太太的先生因外遇離棄了她和三個孩子,而且完全不負擔他們的生活費用,這位太太辛苦做零工維持家用,但此時她曾經出家的婆婆決定還俗,并且表示要來投靠她,因為公公與丈夫和其他家人都拒婆婆于千里之外。這位太太帶著體貼婆婆的心,歡迎婆婆與她同住。雖然丈夫還未回頭,但她喜樂的說:「我看婆婆為上帝給我的祝福,使這整個家族過去許多的傷害,在這里到達停損點。過去他們以苦毒、背叛對待彼此,但現在從我這里要用恩慈來醫治創傷。」
4、兒子婚后調整優先順序
至于做兒子的,夾在母親與妻子中間,確實很難做人。但你必須了解你現在是與妻子一體,而不再與母親一體,你的優先順序要做調整。若父母身體健康,分開住,就能降低許多不必要的磨擦,反而較容易孝順。
若婆媳間有嫌隙,你要帶著同理心對妻子說:「謝謝你對我母親的包容,我看到你做了很多犧牲來適應我的家人,真是辛苦你了!」 同時你也需同理你的母親,對她說:「謝謝媽媽,包容我們的不成熟,這對您確實不容易,我了解您的心情。」主動打電話關心母親,有時聽她說話,陪她吃頓飯,比送任何貴重的禮物更有意義。
親愛的弟兄姐妹,不論你是哪個角色:婆婆、媳婦或兒子,你只要持續順服主的話語,就可以把本為“天敵”的婆媳關系帶入良性循環,成為雙贏!
和婆婆相處的成功之道:
(1)不要和婆婆爭老公。
(2)不要在婆婆面前和老公太親熱。
(3)不要在婆婆面前使喚老公。
(4)不要在老公面前說“你媽”。
(5)不要和婆婆爭辯是非道理。
(6)不要在婆婆面前逞強。“倚小賣小”,適時示弱。
(7)不要忘記,婆婆是個女人。
(8)不要忽視照顧老公,對老公好就是對婆婆好。
(9)不要讓婆婆覺得被冷落,讓她意識到她很重要。
(10)不要以為婆婆“無知”。
(11)不要欺騙婆婆。
(12)不要吝嗇對婆婆的贊美。
(13)不要和婆婆搶功勞。
(14)不要在婆婆面前說“我兒子/女兒……”,而應說成“您孫子/孫女……”。
(15)不要忽視孫子/孫女的作用。如果來一句“您孫子/孫女整天念叨您”,瞬間拉近彼此的距離。
(16)不要啥事都不跟婆婆商量。
(17)不要試圖改變婆婆。
(18)不要向老公告婆婆的狀。
(19)不要在外人面前說婆婆的壞話。”
(20)不要忘記噓寒問暖,不要忘記百善孝為先。
(21)不要忘記跟婆婆表達謝意,哪怕只是客氣。
(22)不要小看道歉的力量。
(23)不要猶豫給婆婆送禮物。
(24)不要在婆婆面前打扮的太花哨,甚至另類。
(25)不要全盤否定婆婆的意見。
(26)不要勉強自己去達到婆婆所有的標準。
(27)不要過分夸大在婆家所受的委屈。
(28)不要拿婆婆跟媽媽做比較,不要按照親媽的的標準去要求婆婆。
(29)不要把婆婆當成免費保姆。
(30)不要指責婆婆的節儉或者吝嗇。
(31)不要主宰家里的一切。
(32)不要動不動就生氣跑回娘家。
(33)不要總是贊娘家人、貶婆家人。
(34)不要把公公拉攏到你的戰線上一起和婆婆作對。
(35)不要和婆婆吵架,無論什么理由。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