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所傳下來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應該具有的品質。中國有句俗話說,“宰相肚里能撐船。”這句話的意思是:形容一個人心胸寬闊,能包容他人的過錯。雨果曾說過:世界上最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胸懷。俗話說,宰相肚里能撐船。由此可見,包容之心力量之博大,包容之心是如此寬廣。包容之心需要諒解作基石。
其實,只要懷著一顆包容之心,凡事設身處地多為他人考慮,許多問題便會迎刃而解。包容即寬容??鬃釉唬?ldquo;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人和。學會包容,不僅可以讓你的心胸邊的寬闊,也同樣可以讓你得到別人的信任與尊重。”
人生懷有包容之心,就學會了包容的人,就學會了生活;懂得了包容的人,就懂得了快樂;擁有了包容的人,就擁有了幸福。朋友之間多些包容,就少了猜疑攀比,友情更加牢固;同事之間多些包容,就少了嫉妒排擠,會更加團結;夫妻之間多些包容,就少了相互抱怨,會更加和諧幸福。有了包容,才有了平和,讓一切是非恩怨煙消云散;有了包容,才有了忘卻,讓所有傷疤舊痛隨風而去,給人以包容的微笑,你將贏得友善的笑臉;給人以包容的真誠,你將收獲幸福的回饋。
那么,做人應該懷著一顆包容之心的內涵有那些呢?個人理解認為主要有以下五點:
包容是一種做人的美德。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人都離不開自己的親人、朋友和同事。平時的生活和工作中,如何與身邊的親人、朋友和同事相處,特別是在與他們很多事情的處理上,能否包容他人,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多年的經歷告訴我:生活中多一份包容,自己的心里就會多一份寧靜和平和,人與人之間就會多一份理解和信任,社會也會多一份平安和諧。
包容是一種人生的智慧。它是靠不斷的學習,在心里去克制忍耐,時間久了就不會再于別人計較了,古人曾經說過:忍一忍,十年少,退一步海闊天空。它是高尚精神的凝聚,是善良心靈的結晶,是人性至善至美的沉淀,使人格得到升華、心靈得到凈化,修養包容之心,是升華人格的好途徑。
包容是一種品德的標桿。包容不是每個人天生就有的,它是靠你一點點去原諒,去包容的,當一個人犯了錯誤的時候,你應該學會去包容他,學會包容,會使你心胸開闊,同時你也會擁有更為真摯的友誼一個人犯錯誤不可怕,怕就怕的是他不去改正錯誤。一個心胸開闊的人,只有養成了包容一切人和事的習慣,才會取得事業與人際的雙贏。
包容是一種高尚的善意。包容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改善人際關系。人都有缺點,也都有犯錯的時候,擁有寬恕之心、大度之態,才能讓人心充滿陽光,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親切、和諧。反之,以挑剔的眼光、苛求的態度對待他人,只能讓人心灰暗,使人與人之間產生隔閡與矛盾。包容能夠贏得朋友與尊重,包容能夠讓人凝聚如一,包容是贏取人心的根本。所以,包容是以一種善意的方式處理人際關系。它表現在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相互關愛上。倘若懷著一顆治病救人的心態去幫助他,那么就是真的包容了。
包容是一種人格的途徑。包容,它就像是打開人與人之間溝通橋梁的一把金鑰匙。懷有包容的人,就會摒除了煩惱苦難,抑制了抱怨紛爭,消弭了是非謠言,化解了仇恨積怨,清掃了心中繁蕪,于喧囂浮華中濾出沉靜淡泊;做出原諒難容之言,饒恕難容之事,包涵難容之人,呈現出一份坦蕩、一種氣概、一種香蘭被人踩倒卻留香腳底的氣質,使人超凡脫俗;包容是一種美德,它是高尚精神的凝聚,是善良心靈的結晶,是人性至善至美的沉淀,使人格得到升華、心靈得到凈化,修養包容之心,是升華人格的好途徑。
包容是一種快樂的基石。“處處綠楊堪系馬,家家有路通長安。”無論成功或失敗,都待之以坦然的心態,才成就得了事業。事事斤斤計較、患得患失,只會自設羈絆于腳下,包容是一種胸懷,人前的非議、背后的傷害,全不放在心上。懂得包容的人,洞明世事,人情練達,看得深、想得開、放得下,胸懷寬廣,大肚能容。包容是一種智慧,圓融通達,兼容并蓄,是一種透徹明了后的從容、自信、超然。有了包容的心態,才能獲得人生的快樂。
那么,做人應該懷著一顆包容之心怎樣去踐行呢?個人理解認為主要有以下五點:
懷著一顆包容之心的人,應該要“寬容別人”。包容的好處在于它可以使一切不如意的事情化為虛有,它可以使一個身處逆境的人,燃起勝利的自信心。在遭到別人傷害,心里憎恨別人時,不妨換個角度去思考,假如你自己處于這種情況,會如何應付?當你熟悉的人傷害了你時,想想他往日在學習或生活中對你的幫助和關懷以及他對你的一切好處,這樣,心中的火氣,怨氣就會大減,就能以包容的態度諒解別人的過錯或消除相互之間的誤會,化解矛盾,和好如初。這樣,包容的是別人,受益的卻是自己,你就能始終在良好的人際關系中心情舒暢地學習與工作。學會包容別人,就是包容自己,同樣也是對他人人格的尊重,所以,包容對于一個人來說是至關主要的,那么,就讓我們去包容別人吧!
懷著一顆包容之心的人,應該要“得理讓人”。當你真正去包容,原諒一個人之后,你就會感覺心胸開闊,眉清目秀。然而,如果你對此事耿耿于懷,心胸狹窄,你就會感到身心疲憊與人發生爭執、沖突時,只要占到了了理,就應主動給人臺階下,給別人留點面子。這樣朋友就會越來越多,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別人就會主動幫助你。這樣你不僅在道理上戰勝了別人,更會在情感上戰勝別人,贏得別人的信任和尊重。反之,一個小肚雞腸的人,有幾個人會服氣?所以,想要在這個復雜的社會生存下去,包容別人不小心犯的錯誤,既能寬慰他人,也同樣可以得到尊重。
懷著一顆包容之心的人,應該要“換位思考”。在這個世界,有許多事是你不想讓他發生的,有許多人也是你不想遇到的,但在這個世界,我們不是導演,我們只是演員。不想遇到的人或者事總會出現,但我們只要學會包容,把事看淡點,那似乎也是一種不錯的辦法。至少可以讓我們生活在這個世上不會感覺那么的累。凡足遇到問題一是要冷靜,要站在他人一邊去觀察、思考發生矛盾的內在因素和主、客觀原因。對很多事情的處理上,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問題,會得到不同的觀點和看法。因此,對某一事情在與他人有不同的看法時,要學會換位思考,主動站在對方的角度上去觀察去思考。人與人之間都要學會換位思考,多一點理解,同時多一份包容,一切矛盾就迎刃而解。
懷著一顆包容之心的人,應該要“學會忍讓”。古人曾經說過:忍一忍,十年少,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與人相處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口角和爭執、矛盾和糾紛,如果人人時時刻刻都去斤斤計較,睚眥必報,勢必影響自己的人際關系。與人相處要有容人讓人的氣度和胸懷。讓人一步并不表明自己“低人一等”,反而是“高人一著”。他人有過錯,有做得不好的地方,給人一個臺階下,時間久了好處是會感受得到的。忍讓一點也許短時期會受一些氣,甚至會損失一些眼前利益,但是從長遠來講,能夠結交更多的朋友,得到更多人的信任和尊重。由此方能真正地體現自己的人格魅力。當然對一些違反亂紀的人和事絕不忍讓,也絕不包容,要敢于直面。
懷著一顆包容之心的人,應該要“掌握個性”。包容并非示弱,一個磊落坦蕩的人才會有包容之心。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的年齡、文化、個人修養及思維方式是有差別的,每個人在人生經歷中,所處的家庭、社會環境的不同,所以,每個人的思想認識水平和覺悟程度、能力、氣質也就不盡相同。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的性格,對不同的個性的人都要以積極的態度去接納他,以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他。每個人都以自己獨特的行為模式與思維方式來適應環境;每個人對同一事物都有自己獨自的看法和認識;每個人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點;正如一棵大樹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葉子,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一樣。對不看好的個性的人,切忌有太多的偏見,甚至排斥他;要敢于接受,善于引導,這樣你的朋友就會更多。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