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心理學家發(fā)明了一種自測“人緣”好壞的便捷方法。下面舉個例子來說明這種方法。
假如你是一個大學生,在你的寢室里還住著另外三個同學,在這個小環(huán)境中,如果你想知道自己受歡迎程度如何,你不必委托第三者搞問卷調查,只要問問自己喜歡(或者討厭)幾個人?如果你喜歡的人越多,表明你的受歡迎程度越高,你的人緣就越好;反過來,你討厭的人越多,你的人緣就越差。
也許有人不理解,明明是要調查我自己的受歡迎程度,現在卻問我究竟喜歡或者討厭多少人,這不是南轅北轍嗎?心理學家卻不這樣看。他們認為,在交際中,人的情感是可以相互作用的:當你真心喜歡一個人,即使你不對他說出來,也沒有為他做過什么特別的事,但時間久了,對方就能感覺到,就會以同樣的情感回報你。而如果你心中很討厭一個人,哪怕你將這種情感隱匿得很深,從未給對方什么壞臉色,最終也會被他感知、回擊。
所以說,常記他人的“好”,你在他人眼里也就“好”。你要想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必須首先怎樣對待別人。
有人曾經這樣說:你對別人的態(tài)度和別人對你的態(tài)度事實上是一樣的,我們往往能夠從別人的臉上讀到自己的表情。
確實,今天,你對世界付出美好,明天,世界也會以同樣的美好回報你!
因此,我們一定要學會真誠地欣賞和贊美別人,因為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們欣賞和贊美的優(yōu)點、長處。欣賞他人,善于發(fā)現他人之長。少年兒童我們欣賞他的天真無邪,青年人我們欣賞他的健美和朝氣,中年人我們欣賞他的成熟和豁達,老年人我們欣賞他的滄桑和縝密。聰明的人欣賞他的睿智,木訥的人欣賞他的本份,優(yōu)雅的人欣賞他的氣質,不具一格的人欣賞他的灑脫,粗魯的人欣賞他的豪爽,穩(wěn)重的人欣賞他的沉著、大氣。
對于親人我們欣慰一份親情,對于朋友我們珍惜一份友誼,對于同學我們欣喜相逢時的風華正茂,對于同事我們驚喜一份共事之緣,對于對手我們幸運遇得一位諍友,對于打敗我們的敵手,我們視為前進道路上遇到的風雨,不經風雨,哪來彩虹?這就要我們調整好心態(tài),從陽光的一面看人看事。學問有深淺,做人卻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當我們這樣做了,就會獲得很多的朋友。人生在世,其實幸福并不取決于財富、權利和容貌,而是取決于我們和周圍人的相處。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