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把日子過成一條線,一眼就能望到頭;有的人的生活卻是立體的,里面藏著各種五彩斑斕的新奇物件。
后者的世界,前者是無論如何也理解不了。
生活說到底,無非就是吃飯、聊天這樣細微的小事,找個談得來的人往往能給日子增色不少。
然而,如果你對面是個無趣的人,聊到一塊兒只能是奢望。
你跟他聊最近發生的新鮮事,大熱的電視劇、新聞,下班路上新開的館子,共同朋友的新戀情......不管說什么,他都是一臉茫然。沒有共同話題,自然也就聊不下去。
無趣的人對周圍發生的任何事漠不關心,眼里只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認識個朋友,每次聊天都抱怨現在工作枯燥乏味,糾結到底要不要辭職。哪怕別人偶爾岔開話題,沒等說幾句,又會被她繞回自己的事情上。
你拋的梗他永遠接不住,你開的話題他總是沒興趣。
和無趣的人聊天感受不到絲毫的創造力,不能引你發笑,更別說刺激你思考。仿佛嚼一塊被人嚼過的的甘蔗,干巴巴,索然無味。
和無趣的人不僅很難聊到一起,還常常有被潑冷水的可能。
你說想學瑜伽,他說:“學那個有什么用,想減肥圍著小區跑幾圈不就得了。”
你說最近去滑雪了,他說;“真是有錢啊,凈玩兒這高大上的活動。”
你說我就是喜歡畫畫,他說:“畫畫有用么,又不能賺錢。”
......
“是否有用”是他們判斷事情值不值得做的唯一標準,生活毫無情趣可言。
不管吃的用的看的,“有意思”是虛的,“實用”才是硬道理。
但人生不是拿來用的,是拿來過的。正是那些看似無用的事讓日子變得鮮活。假如每做一件事都衡量利益得失,人活得該多累,生活該多干癟啊。
有的人把日子過成一條線,一眼就能望到頭;有的人的生活卻是立體的,里面藏著各種五彩斑斕的新奇物件。
后者的世界,前者是無論如何也理解不了。
作者沒故事的J小姐講過爸媽離婚的事,導火索就是爸爸總往媽媽養的蘭花里彈煙灰,并多次勸阻無效。
當時所有人包括姥姥都覺得媽媽是作,男人記不得結婚紀念日,不懂什么生活情趣就要離婚。媽媽只說了一句:“他是人好,但過不到一塊去。”
后來,媽媽帶著女兒離開,對她說:“一輩子太長了,你要理解媽媽。”
木心曾說,沒有審美力是絕癥。在媽媽下定決心離婚的那一刻,大概看清了不管她怎么努力都改變不了丈夫不懂情趣,沒有審美的生活方式吧。
無趣的人固守自己的生活方式。喜歡待在舒適區,厭惡改變,讓他們做出讓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真的很累。
人的三觀和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那些信奉“結了婚就好了”,或是篤定自己可以培養伴侶的人,幾乎都以失敗告終。
“吃飯永遠只點吃過的菜;打發休閑時光的方式就那固定一兩種;千八百年不讀書,也不交流;話題翻來翻去都是陳芝麻爛谷子......”
和無趣的人在一起,每天都是前一天的重復。
一年不過是活了一天,重復三百六十四次而已。
生活像死水一潭,沒有新鮮感,沒有任何驚喜。
更致命的是,和無趣的人在一起,剛開始你可能只是不開心,慢慢地會越來越來累。如同在永遠走不出的荒漠中跋涉,前看看,后看看,都是灰蒙蒙一片,枯燥單調。久而久之,自己的妙趣橫生也消失了。
與人交往就像一場探險。
和有趣的人一起,走著走著就會遇見驚喜,會有各種美麗的意外,讓你對明天充滿期待。
和無趣的人只過一天就能預見今后的年年歲歲怎么過。
如果說柴米油鹽是生活的底色,那志同道合的三觀、勢均力敵的見識、豐富有趣的靈魂就是必需且珍貴的紋路。
所以,只有和有趣的人在一起,才能讓平淡的日子開出花來。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