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幾年前,我開始寫稿時,認識了一家刊物的紀實編輯L。
開始我摸不清此刊的定位風格,經常幾易其稿也不敢發出,因為在我的印象里大刊編輯大都是高冷、疏離的性子,不知名的作者那么多,不差你這一篇,回復無外乎那幾個字:“不合適”、“不符合主題”或者是“我們要的是婚戀,你卻發來一篇初戀。”......
記得那是我此生第一篇紀實稿,半個月前就頻頻與被采訪者電聯、找素材、組稿、潤色、熬通宵,到最后交稿前,心仍是不安的,生怕多日辛苦遭到冷拒。
L編輯很快回復:“你好,敘述雖然雜亂,但主題卻新,看來此文和作者一樣有救。”
這個周到、簡潔又幽默的回復,令我一直溫暖至今。
幾年后,當我的文章開始受歡迎時,雖然約稿積壓,但當我在QQ上接到L編輯的約稿函,仍是開心地答應了,因為和這樣的人打交道,不累。
他的禮貌周全令人如沐春風。
去年秋,我們曾在一次筆會上有過短暫會晤。和我想得一樣,L編輯實在太會說話,不僅條理分明,邏輯清晰,說話化繁為簡,態度又誠懇謙和,給人以信任與安全感。
那時他剛升了主編,聽說是社里最年輕的中層,我想除了他的業務,懂得好好說話也是一個加分項吧,畢竟對陌生人都如此,想必在職場上也是一位好領導吧。
好好說話,于私,可得人情;于公,可服人心。
2
《論語》里有一句話:“一言而可以興邦。”
過去讀時覺得不可思議,一句話怎能影響國家的興盛?
后來才知道,語言是一門藝術,動聽的話,可以溫暖與鼓舞弱者的心,同樣,它也是利器,一言不合能讓人灰心絕望。
因為人是這個世上最敏感的動物,有著善感的觸覺與敏銳的心靈。
那次,朋友被熟人拉去參加一個保險活動,本來想為才出生的二胎購買一個合適險種,回來后卻氣得渾身發抖。
原來,接待她的業務員是她熟人的朋友,不知是急于做成這一單生意還是性格的原因。
朋友很挑,一連推薦了幾款險種,業務員不耐煩地站在那兒,語氣直接:你怎么不信呢?我干了這么多年比你了解多了,你居然不相信我的推薦?
朋友不卑不亢地說:我不挑貴的,只挑最合適的。
后來她中意一份教育基金保險,業務員卻推薦另一份30萬重疾險,說這一份賠償保額更合適。告知如果孩子生了大病,能賠償多少;又說孩子生了絕癥,又賠償多少;萬一孩子死了,她說的是“死了”,不是“意外”,氣得朋友發抖。
懟她,你怎么這樣說話呢?
她說,本來就是這樣的。誰能保證小孩子不出事,我一個親戚的孩子去年落水死了,就沒有買保險,白白死了。
但不能委婉地說嗎?說的好,才有說服力。你既沒有好的態度,又沒有好的談話張力,誰信服?
海涅說過:言語之力,大到可以從墳墓喚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變成巨無霸,把巨無霸徹底打垮。
朋友憤憤難安:怪不得她的業績那么低,如果不是熟人介紹拉單,我永遠不會和這樣的人打交道。
3
如果說一個人在職場、人際里好好說話,能帶來好運與機遇。
那么一個家庭里懂得好好說話,保證能帶來幸福與安定。
身邊有一位美麗的女人,年輕時嫁給了一個各方面條件一般的男人,很多外人猜測日子未必久長。
但結婚十多年后,兩個人依然恩愛如初。
有人問他們幸福的秘訣,她說,哪有什么秘訣,只不過是他懂得好好說話。
很多人質疑她:好好說話,就能幸福?
的確如此。
結過婚的人都知道,兩個人在一起久了,難免嫌隙叢生,加上瑣事不耐煩,說話都帶著情緒。卻不知:
如果在愛人做了一頓飯、收拾家務后,說一句謝謝你;
加班晚歸后,說一句辛苦啦;
打電話時,永遠不要用質問、命令的語氣;
提到雙方父母,別那么生分地說你爸、你媽;
教育孩子時,不要說你懂得什么?小孩子知道什么?
別動不動說,考那么差,是豬腦子?
……
要知道同樣的事,用一種溫暖的、體貼的語言表達出來,聽起來會舒服多了,你會得到另一份溫暖與體貼的回報。
丈夫(妻子)的情緒,不僅影響對方,更能影響孩子的未來。
作家葉兆言的女兒曾評價她的父親是一個說話很容易著急,急了就大聲,聽著像吵架,她很害怕。
記得有一次父母半夜吵架,父親說話刻毒,氣得母親奪門而出,他來不及換衣服,拿著鑰匙就追出去,關門前又擔心她在家不安全,還鎖了門。
只是那急急的鎖門聲和急促下樓的腳步聲,成了陰影,一輩子都在她腦子里轉悠,揮之不去。
現在很多人苦苦追求幸福的源頭,卻不知一個家庭里,好好說話稱得上是鎮家之寶。
4
有很多人,心明明是好的,只是一張嘴就變成了壞的,傷了別人的心。雖然事后也會自責檢討:我不會說話,我脾氣不好,我嘴欠,你原諒我吧。
怎么原諒?
心傷得久了,會碎、會裂、會傷久成殤。
所以,很多不會說話的人,把自己活成了笑話。
朋友離隙、婚姻不睦、人際不順、事業不暢,陷入無休止的困頓,卻還不知癥結在哪里?
要知道說話不僅體現了一個人的雙商高度,還能體現一個人的修養格局。
這種人懂得尊重與愛,知道好好說話并不代表夸夸其談,也非溜須拍馬,而是懂得感受、樂于傾聽、又善于表達。
所以,那些懂得好好說話的人,大都活成了幸福的模樣!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