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神傳文化的諸多美德如日月之經天--輝耀古今,似江河之行地--經久不息。到了當代社會的今天,如何繼承和發揚這些傳統美德,更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人生課題。做好了不但于國于民有利,而且實踐奉行者還會受益終生,甚至會德澤后代。
一、“德”字訣
古語云:德乃立身之本,“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名賢集》。人生在世,不管你是做官為宦,還是經商種田,無論你是當兵做工,還是打魚唱戲……百業千行都概莫能外,都要先立德,后方能成事、創業、立業。
人首要當重的應是人倫道德,否則何以為人?不管你是個男子漢大丈夫,還是個弱女子,做人行事都要上仰無愧于天,下俯無愧于地,中間才能堂堂正正的做一個好人。之后你才能獲得別人的敬重,取得他人的信任,得到天、地、人三才齊聚的眷顧,天時、地利、人和具備,何愁大事不成!
除此之外,當官的還要重官德,愛民護民為本;經商的還要經商有道,公平交易持久;當教師還要重師德,教書育人不倦;當醫生的還要重醫德,治病救人盡心……如此行行重德,何愁百業不興!
二、“善”字訣
古語云:上善若水,厚德載物。這里把“善”比喻為水,可以說是既貼切,又形象,因為水能滋潤萬物、美化大地,哺育眾生、造福蒼生,所以說他恩澤萬物,功德無邊無量一點兒也不為過。上天還有好生樂善之德,因此才有“善有善報”的天理傳世、警世、治世。善心善行之人會得到上天的眷顧和護佑,這也是天理昭彰的明證。所以才有“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名賢集》的人生經驗之談,這是人生的經驗總結,更是天理昭彰的真實寫照。
那么這個“善”該怎樣來行呢?古語云:不因善小而不為。這話說的太好了,這個善就是要從小事做起。歸正自己的一絲一念,讓自己的心時時守住善念,發自心底的善才是真善。人對我好,我也對他好,這容易做到,這是人之感情。難的是人對我不好,我仍對他好,這才難能可貴,這才算真善!
善心常在,自會善行不輟。做事多考慮別人,多為別人著想,從一點一滴做起,就會積小善,成大善。小善不為,何以為大善?一善容易為,難的是經常為善。但說難也不難,比如只要一步步走下去,就能步行萬里路,就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善者,受到世人發自內心的敬重,得到上天的澤護。善修自身,德澤后世,何樂而不為之!
德善實乃做人之本,重德行善更是做成功人士的妙訣,妙訣長存于胸自能方向明確、前程光明;妙訣長付于行更會前程萬里、步步織錦。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