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其實比我們想的復雜,有很多社會潛規則大家沒有說,但你需要知道。
比如:規則的制定永遠是掌握在少數有權有錢的人手上,所以我們當中的大多數人,能做的都只是適應規則。這是我今天要說的第一條社會潛規則。
而想要適應規則,首先你要了解規則。
01
朋友在一家私企做了幾年,為公司做出了不少貢獻。
但公司近半年因為惹上了一場官司,效益越來越差,甚至好幾個月沒發工資了。面對員工的各種聲音,老板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再三考慮后,朋友決定離職。但她很聰明,沒有把自己手上的資源全盤托出,而是在交接的時候做了一些表面工作。
這場博弈一直持續到朋友離職后的第三個月,期間她一點點把自己手上的東西給了出去,以前被拖欠的工資和提成也一點點的拿了回來。
我舉起兩個大拇指為她點贊,她卻說:“我也是沒辦法。自己手上有籌碼,才能把工資要回來啊。”瞬間恍然大悟。
沒人會跟你講道理,自己手上有籌碼,才能掌握主動權。這就是真實的社會潛規則。
02
《邏輯思維》的主講人羅振宇,曾在多個場合舉例自己在2013年的時候賣掉了房子和車子,論證的觀點就是不要被存量綁架。
但是后來羅振宇在一場演講中又說,當時賣掉了房車,是為了去香港買騰訊的股票。
“實際上,騰訊的股票比北京房價漲得好。然后,在新一輪的房價上漲之前,我又把北京的房子買回來了。”說得云淡風輕,卻讓我們聽得目瞪口呆。
由此可見,社會里很重要的一條潛規則就是:沒有人會把他選擇的所有維度參數都告訴你。
沒有人會真的對你掏心掏肺。不要輕信他人的話,任何決定都要自己慎重考量,否則被忽悠了,責任還是要你自己背。
03
認識的一位廣告人,每天攻攻不倦地給各大媒體的專欄寫稿,幾年后成了暢銷書作家,身價翻了幾十倍。
一位設計師在開公號之前,每天都花四個鐘以上兼職賺錢,技術越來越牛逼,就開了公號,現在成了設計界的標桿。
有一位朋友利用下班后的時間兼職,走上了創業路,開了自己的公司。
作家李筱懿曾說:“我挺愛名利的,‘名’為你帶來信任,讓你立得住;‘利’為你帶來自由,讓你輸得起,都是相當管用的東西。”
只有當你擁有了名利之后,才有資格談淡泊名利。在那之前,賺錢即真理,努力即正義。
04
關于一些你需要知道的社會潛規則,還有以下這些:
女人以為男人說的“我養你”,是那種可以讓你在家養花種草,學鋼琴畫畫,練瑜伽,下午和姐妹逛街喝下午茶做美甲敷臉的“我養你”;而男人心目中的“我養你”,是讓你在家洗衣做飯帶孩子孝敬父母。
好人并非總有好報,惡人也并非總會自食惡果,長大了,你要接受這個世界的不公平。
初入職場時,領導說“有什么不懂的就問”,千萬別天真的什么都問。他招你來是解決問題的,而不是讓你添麻煩的。
如何讓大家喜歡你、愿意幫助你?答案:給大家帶來資源和賺錢的機會。
在成人的社交禮儀里,沒有爽快地答應,就是拒絕的意思。
人際交往最重要的是“價值互換”,與其討好別人,不如強大自己,讓別人主動來結交你。
05
社會規則本身就是殘酷的。
但成年人不應該懼怕規則或者抱怨規則,而是要去看清它,適應它,運用它,掌控它。這樣你才能少走彎路少吃苦,才能在這個社會真正混得游刃有余。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