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說話不算數的人
你是不是經常遇到一種人,開口求你幫忙時,好話說盡歹話說絕,拍著胸脯對天發誓,就差跪下來磕頭感謝了。可到要兌現承諾的時候,以種種理由推脫,甚至把你拉黑再關機,完全換了一副面孔。
最近,“上海某戲劇學院學生通過某短租平臺毀了房東整個家”的事件,在網上引起熱議。最初學生以拍攝畢業作品為由,不斷勸說房東把房子租他一天,態度誠懇,承諾了房東提出的所有條件,并表示出了問題一定賠償,使房東相信了這位“高素質的”大學生。
可實際上,他將30多人的劇組帶到面積不大的家中,無視掉房主準備的鞋套,弄壞了昂貴的實木地板,搬移了整個客廳的家具,把廁所廚房塞滿垃圾。承諾只用客廳,卻把主人臥室翻遍;承諾拍攝器材只放車里,可白墻上全是器材刮痕……
精心愛護的家被如此蹂躪,房主心痛的同時還是忍住怒火,試圖尋求正常的賠償途徑。可那位學生在微信上道歉敷衍幾句后,不久就屏蔽了房主,人間蒸發了。
有句俗話,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但對于有些人而言,說出去的話一文不值,你無端給予的信任,反而是一種諷刺。
與說話不算數的人為伍,總會讓我們受到傷害。ta今天承諾一件事,明天就拋到腦后。有事相求時,千方百計,笑臉相迎;兌現承諾時,萬般推脫,避而不見。說到底,說話算數是一種基本的修養和行為,人與人之間若連這點都做不到,那還談何相處?
對你說話不算數的男人,不是真的愛你。有個女同事前陣子分手了,原因是對方“滿嘴跑火車”,一開始還覺得他風趣幽默,不當回事。可時間久了,越來越分不清他哪句是真哪句是假。說要帶她吃日料,突然卻說要加班;約好夏天去度假,她做攻略他訂票,結果他一句“忘了”讓整個計劃泡湯;說好國慶見父母,到了國慶卻又說還沒準備好……
說話不算數的人,其實是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如果隨口一句承諾就能換取自己的利益,他們會毫不猶豫地答應,待到目的達成,說過的話早就化作空頭支票。只對自己的事情上心,卻把你心心念念的承諾當浮云,這樣的人,眼里根本沒有你,所以何不遠離?還是與說話算數的人相處吧,世界太大,生活太忙,簡單點最好。
2、有雙重標準的人
爐叔今天看到一個笑話,有人問張大媽,你媳婦怎么樣啊?張大媽說,哎喲,懶死了,天天睡懶覺,啥事兒也不做,看著就心煩。別人又問了,那你女兒嫁過去怎么樣了?張大媽笑道,可好了,每天在家玩,家務都是婆婆做,早飯都是老公遞到床上去呢,舒服得很!
相信生活中這樣的“張大媽”并不少見,運氣不好的,每天都能遇上幾個。這樣的人,討厭之處在于,習慣用不同的標尺來衡量不同事物,對于符合自我利益的行為表示贊同,不符合的表示反對,并把自己的價值判斷強加于人。現在網絡上,把這種人叫做“雙標狗”。
雙標的人,往往寬以律己,嚴以待人。
生活中,經常聽到有人吐槽,為什么同一件事,ta自己做就沒毛病,別人做就看哪哪不順眼?
你們身邊是不是有這樣的同事,總是嫌別人做事拖沓效率低,但是到自己這兒就成了情有可原,“今天事兒太多了,你那點小事我明天再處理吧!”
在雙標的人眼里,對自己有利的,就是對的。對自己不利的,就是錯的。利益不同,立場不同。
他們對別人總是說,“你那么有錢請我吃個飯怎么了?”“你們有錢人還催人還錢啊?”但心里卻偷偷盤算,“好吃的我得藏起來不讓他們吃”,“ta怎么還不還錢啊,一點都不講信用!”
而關鍵是,雙標的人往往意識不到自己存在雙重標準。
我有個朋友剛當媽,以前不愛上微信的她也開始在朋友圈里發孩子的照片,變身“曬娃狂魔”。可前陣子她突然不再曬娃了,我還覺得奇怪。一問才知,原來她的領導私下有跟她講,“少在朋友圈曬孩子秀恩愛,那么多同事看到影響不好”。可這位領導自己,也經常發愛人發孩子,每次都贏得一大幫員工的點贊評論。
同樣一件事,為什么你做是對的,而我做就是錯的?
某男星出軌,和某男星的老婆出軌,同樣是出軌,不同人的結局為何大相徑庭?帥氣小鮮肉約炮就是生理需求,別人就是“丑人多作怪”?男人感情經歷豐富就值得夸耀,而女人就會被認為不檢點?
這個世界上,一百種人,就會有一百種看待事物的方法。關鍵是,能否做到以同樣的標準一以貫之。對事不對人就是,你能做的事,我也可以;你做了的事,不代表我一定要做。
而對于非要用雙重標準的人,不好意思,請不要將你的價值判斷強加于我,我們三觀不合,希望交淺勿言深,從此山高水長,不與論長短。
生命很短,把時間留給值得深交的人。(微信公眾號/圍爐夜讀,ID/weiluyedu_)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