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真正有閱歷的人,經歷足夠多的人,發現身邊可以責怪的人越來越少,因為懂得,人人都有他的難處。
他整個人都變了
一個朋友最近剛從老家重新殺回廣州。
前段時間他媽媽病了,動了一次大手術。他回了一趟家,又回來了。
回到廣州后,他整個人都變了,變得和顏悅色,溫柔平和。
以前,他總非常鄙視那些從北上廣背著包回家去的人。按照他的標準,那都是沒能力在這座城市生存下去所以被拋棄的人,都是弱者、失敗者。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離開自己奮斗的地方,就是撤退,而撤退就是宣告自己無能。
他的價值觀也很硬,認為世界非黑即白,用成功和失敗作為衡量人生的唯一價值尺度,認為成功者就應該站在領獎臺上,萬眾矚目,接受鮮花掌聲;認為失敗者就應該躲到角落里,暗自啜泣,接受自己和他人的責罵。
他這次重回廣州,話風完全不一樣,不再那么充滿雞血,開始包容,對手下的人也沒那么苛刻,不再要求他們一味地加班,甚至勸告他們多花些時間在家人和朋友身上。
而對于那些準備從北上廣撤退回家當公務員的朋友,他也不像以前,跳起來指著人家鼻子罵你個慫貨,這么容易就認輸了。
他很真誠地跟別人說:“想清楚了吧,想清楚了就決定,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難處,畢竟只有你自己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他說:“我現在越來越能理解我身邊的人,理解他們的處境和選擇。”
他想明白了很多事
這一切改變源自一年前,他得到消息說母親病了,而且非常嚴重,需要盡快手術。
他匆匆請假回家陪著媽媽,他原本以為只要請幾天假陪媽度過手術這段時間就可以回廣州工作了,但是手術術后恢復周期實在太長,而且他看到他媽媽躺在病床上,實在不忍心一個人跑回廣州去談所謂的奮斗和成功。
于是他心一橫,辭職了,空檔了將近一年,專門陪著他媽媽做手術、住院、出院,陪著在家嘮嗑,出去旅游。
在這一年里,他還遇到了很多之前在北上廣打拼的朋友,了解他們在老家的生活,也知道了他們為什么最終選擇了回家。
他想明白了很多事情。
他說:“以前我媽媽沒病的時候,我不懂那些回家照顧父母的人,我覺得他們是找借口,是失敗,如果有錢,干嘛不找個保姆照顧呢?現在發現,父母真的是需要自己去照顧。”
“而且我最近也在思考,父母、家庭、事業,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不同的人選擇不同,會有不同的人生,而這些選擇,其實都應該是沒有失敗的。人,其實只有經歷以后,才會懂得。”
人生的確即是如此,只有真正經歷過很多事情之后,我們才會站在更高的維度去看待這個世界,而不是很單純地用自己私人的視角去苛責別人,去評判世界。
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同樣的情況,也常常發生在我們對父母的理解上。
最近,看到一位母親寫的文章,她說:“以前媽媽總是讓我做這做那,讓我注意這個注意那個,那個時候我總是很不耐煩,覺得她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