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剛認識的孩子,在咨詢我的聊天過程里,總是喜歡在結尾加一個句號。
我在文章里也經常用句號。它是格式,是規范,是螃蟹的醋,是擼串的酒,是長句和小哥最后都要走向的終極。但換一個場景,在短信聊天里,再堅持使用句號就顯得很奇怪。配以性冷淡的口吻,自以為是的見解,不聽勸告的固執,那這個句號無疑就是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鐵柱,累死一匹好馬的最后一百公里,讓我生出無盡的幽怨,不得不對他討厭。
我很難說清楚我究竟是討厭這個人,還是討厭這個句號。但不得不說,討厭一個句號,要比討厭一個人容易多了。
就像女生之間的討厭,往往具體的表現在衣服難看,外貌奇特,身材走樣,男票太渣等等這些物化的原因里,是這些原因導致了“我不喜歡她”。但從來沒有人愿意直接承認,其實沒有太多的原因,她們就是單純的討厭人家而已。
現在姑且不論這個學弟是長得多寒磣,說話是多不得體,而我又是多討厭他,我們就單純的來討論個句號。
他是這么問問題的:“所以XX就在XX舉辦了嗎。”
他是這么辯駁我的:“我覺得xx才對。”
他是這么答應我的:“可以。”
哦。
在文章里,句號難以表現出它的魅力。我們需要把它放進聊天框里,才能稍微感受一點余溫。要是代入到具體的聊天情景,那相信大部分人甚至會炸毛。
作為一個成年人,我本不該對一個小小的標點符號報以如此激烈的情緒,如果我把這個情緒擴散到生活的各個場景,那我看一個男性小廣告都會讓人疑惑的爆血身亡,唯一能打救我的只有詩歌,但那甚至比爆血身亡更可怕。又或者說,我生氣的根由很可能不是這個句號,而是這個句號背后所蘊含的意義。
標點符號必然是有意義的。在大多時候,一個標點符號就比一句話好用。游戲里,越塔不成反被殺,我們往往就用一個?來表示嘲諷。但如果你把整句話都說出來“越塔不成反被殺了?”,就顯得特別的滑稽和可笑。在這個問題上,連蠢貨都懂得標點符號的好處。
大多數時候,
“我愛你...”——流露出來的是猶豫,雖然你很好,但我...
“我愛你。”——則是一種肯定,即便你丑,沒關系,我瞎。
“我愛你!”——強烈的肯定,甚至是心理暗示,要么是給自己壯膽,要么是把你嚇怕。
“我愛你?”——加入了疑問的元素,他或許需要你來證明他為什么愛你,又或許你將在接下來的三秒內收到一條為什么他不愛你的理由。
“我愛你?!”——好了不需要猶豫了。他一定不愛你。
“我愛你!!!”——請小心,這個人的愛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占有欲。而求之未得的情緒很容易把一個占有欲狂逼向犯罪的邊緣。
除了規范的意思以外,幾千年的發展,在動物交配又冬眠的更替里,標點符號的意義變得更復雜有趣。
日常聊天里,最危險的,你最應該慎用的標點符號,無疑是感嘆號。感嘆號是一把利劍,一出鞘就要見血,而且往往是殺敵一萬自損八千,萬不得已,我們用不到它。
而僅次于感嘆號的,則是句號,它像是慢性毒藥,一兩次看不出效果,但相信我,堅持兩個療程,它一定像壯陽藥一樣顯露出威力來。句號是最痛苦的,你說不上來為什么討厭它,它的出現是那么的突兀,它的蘊意是那么的絕望,但對方卻用得那么理所當然,讓你不好反駁。于是你只好渾身發癢,像萬毒攻心,最后死于無法解釋的心肌梗塞。
如果真要說為什么。句號的確定性讓它不太適合用在日常聊天里,它顯得太絕對,是風又是雨,是直男癌又是性冷淡,只有剛接觸網絡的孩子或中年人會這么做。浸淫草榴多年的你不應該犯這種低級錯誤。
聊天的本質,是情緒的互相照顧和尊重。你要說道理,還不如寫文章,你要談故事,犯不著每句話用不超過五個字的短句來描述。句號只有在長句的最后,才有它存在的價值,一旦句號出現在單單的幾個字背后,它所代表的含義就是拒人千里之外的冰冷,又或是不容反駁的確定。
再往深一些,句號,實際上,是上位者才敢戴上的皇冠。因為他們本就需要無可辯駁的威嚴,他們本來就需要拒人千里外的冰冷,他們本來就不怕傷害你的情緒,他們本來就是那群需要你照顧和遷就的人。而作為我們這些普通的小作者,在跟讀者大大交流的時候,永遠都只敢這樣~
或者是這樣/(^o^)/
萬一你也只是個普通人,萬一你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金光閃閃,那是什么在支使你,是什么給你的自信,讓你使用句號的呢?
從來沒有人在有求于人的時候還刻意表現出冰冷。
從來沒有人在日常聊天的時候還刻意保持距離。
從來沒有人愿意拒絕大胸蘿莉的熱情。
除非你使用句號。
你同意吧。
所以問題來了,我究竟是在討厭句號,還是在討厭這個人呢?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