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豪豬的哲學》寒冷的冬天,一群豪豬擠到一起取暖,但各自身上的刺迫使它們馬上分開;御寒的本能使它們又聚到一起,疼痛則使它們再次分開。這樣經過幾次反復,它們終于找到了相隔的最佳距離——在最輕的疼痛下得到最大的溫暖。
在人類中,自我的空虛和孤寂使人們需要社交,但許多令人厭惡的本性和使人難以忍受的缺點又使它們分開......終于人們也找到了最佳距離,使得他們通過禮節共同生活在一起。
2、《石膏》它是多么柔軟,溫暖,隨和,多么希望有人助它一臂之力,安排它的命運。這時,它什么活都肯干,甚至充當填料。
它終于找到一個小孔,鉆了進去,穩穩當當,舒舒服服地安頓了下來。
這時,它的性格驟然一變:又冷,又干,又硬。
3、《薄薄的銀子》一位富人去看哲學家,哲學家將他帶到窗前,對他說:“向外看,告訴我你看見了什么?”“許多人。”有錢人說。
然后,哲學家將他帶到一面鏡子前,問道:“現在你看見了什么?”
“我自己”。他回答。
“窗子和鏡子都是玻璃,分別只在于一層薄薄的銀子。”哲學家說,“但是這一點銀子就叫你只看到自己而見不到別人了。”
4、《其實》一個農民曾經向一位教授這樣問道:“先生,一個聾啞人曾到五金商店去買釘子。
他先把左手中的兩個手指放在柜臺上,然后用右手做錘釘的樣子。
服務員拿出一把錘,他搖了搖頭,并用右手指了指放在柜臺上的兩個手指。服務員拿給他釘子,他點了點頭。
這時候,恰巧有位瞎子進來。先生,請你想象一下,他將如何買到一把剪子?”
“噢,很簡單,只要伸出兩個指頭,模仿剪子剪布的模樣就可以了。”教授從容地答道。其實,瞎子是會說話的。
5、《養牛之道》我們旅行到鄉間,看到一位老農把喂牛的草料鏟到一間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于是我問:“老公公,你為什么不把喂牛的草放在地上讓它們吃呢?”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