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她看到有人在練習馬拉松大賽,不知為什么,她的一根細小的神經開始動了一下,接著下來,她開始做了丈夫死后的第一件有“生氣”的事情。
她穿上運動衣,系好球鞋鞋帶,也開始鍛煉自己去參加馬拉松。她年輕的兒女和年長的爸爸,看到她開始有所投入,都非常高興,也在旁邊鼓勵她。但是,在他們心里,都有一個“底數”,那就是,在體力上她是跑不到終點的;不過,只要她能跑出起始點,大家就大為放心,因為知道她又有生活意志了。
然而,在比賽那一天,從早上跑到下午,該跑到終點的人都跑到了,跑不到的人也都在中途停下來吃比薩或熱狗,跟著加油的家人回去了。但是,這位中年女士的家人始終沒見到她回來,他們通知警察也不得要領,只好跑到馬拉松的終點去等她。
而這位女士,在人群散去,車子熙攘當中,仍舊疲乏地一步一步拖向終點。一些路人看到她在黑夜的路上嗎漫跑,擔心她出事,也驚于她這種“不識時務的固執”,便打電話到電視公司去。
結果,當她“不成人形”地跑向終點時,她的家人、電視記者和一群好奇的人,全都在另一頭替她加油和歡呼。
在這個中年女人的一生中,她只想到會和丈夫白頭偕老,但丈夫舍她先走了,她感覺她人生的終點已經到達了,她不想再跑,因為她的伴侶失去了。但是,和大伙一起開始了人生馬拉松,她又開始跑上了她剩下的路程,也開始體會和接受:那雖是她丈夫的終點,卻不是她的終點。
而她,一定要跑到自己生命的終點,不論那段路程是多么的孤單、多么的黑暗、多么的危險。這位女士雖然是“最后一名”,卻是“人生馬拉松”上的“第一名”。
一位事業非常成功的女性在接受訪問時曾說:“我經過相當多的所謂‘失敗’,不過我稱它們作‘繞道而行’。雖然當時我非常沮喪,但是我總不放棄在‘此路不通,繞道而行’的途徑上另找出路,我絕不相信那些‘失敗’——‘繞道而行’的標志,就是我事業的‘終點’。”
人生的跑道和運動場的跑道,有很大的不同。運動場的跑道是直的,或是規則的弧狀,你總是可以從起點看到終點;但是,在人生的跑道上,你不只無法從起點看到終點,恐怕連該在哪里轉彎都搞不清楚,甚至,常常你以為已然跑到了終點,卻發現,那竟是另一段賽程的起點。
那位成功的女性把失敗當成“繞道而行”和那位從丈夫的終點再跑出一個“起點”來的女士,都是值得我們好好思考的例子——在人生的跑道上,的確只有一個終點,但是,卻有許多許多的“起點”,而這些“起點”,常常都在“死巷子”、“繞道而行”、“路滑”、“前有落石”,甚至在“斷崖”之處發生。
人生的終點,確實不是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但是,在我們到達那一點之前,憑著“自由意志”,我們可以在跑道上的任何一處,畫下“起跑點”的記號,而只要我們仍然在跑道上跑著,我們就不會是“最后一名”,反是“第一名”。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