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字好有什么用?又不能當飯吃!
我這樣跟父親頂嘴之后,他氣得要死,說我沒有你這樣的女兒!太丟臉了!
從小我的字就寫得難看,但我父親不一樣,他是個書法家,還經常給我講他當年學寫字的艱苦事跡來激勵我。
1
父親的老家在陜西岐山,1952年出生的父親,十來歲的時候趕上自然災害,勞動力都吃不飽,誰還管孩子?
俗話說“半大小子吃窮老子”,父親總覺得餓,但是家里也確實困難,怎么辦呢?就去給紅白事幫忙,混頓飽飯。
后來父親發現,無論紅事白事,賬房先生總是吃得最好,就跟說書人一樣,總能坐在火爐邊上最好的位置。
為了能吃上飽飯,我父親就開始練習書法。當時也沒有現在的便利條件,就只能偷師。
怎么偷師呢?當時我父親偷師也比較有意思,就是去給賬房先生打下手,邊學寫字邊學字。
王羲之能用白紙練字,用墨水把池子染黑,父親可不行。他只能撿樹枝在地上練。夏天還好,冬天練字凍得手開裂,腫成蘿卜一般的手根本握不住樹枝。
即便如此,父親還是每天白天去偷師,晚上趁誰家有亮,就到誰家門口去練字。
賬房先生也愛偷懶呀,于是有些不打緊的字就交給我父親寫。父親開始冒名寫,后來漸漸寫出點兒小名氣。
趕上十年動亂的時候,他就負責寫大字報。開始是為了糊口,后來為了政治,從此這輩子與書法結下不解之緣。20世紀70年代的時候,鐵路招工,他因為有文化,字寫得好,被招了進去,一直負責工會宣傳。
后來隨著年齡增長,寫得越多,名氣越大。
2
但是問題來了,我這個女兒半點都沒遺傳到他,他當然氣到抓狂。于是父親下定決心,開始指導我寫字。
父親的嘴比較壞,書法里講究“鉤身宜短”,但凡我寫得長一些,父親就說:“一般來說‘金鉤銀劃’,你這個鉤就像是死了好幾年的蟲子一樣,并且還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的那種死。”
你能想象到當時我的眼神嗎?
在不斷被父親刺激之后,我的字開始慢慢變好看了。我也慢慢嘗到寫一手好字的甜頭,那時候寫出來的作文有時候會被當作范文貼到教室后邊,甚至學校的墻上,開始收獲很多崇稱贊。
自信不就是這么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嗎?后來幫同學寫情書,寫畢業留念,我竟然也慢慢地能坐得住了。
大學畢業后參加工作,因為感情和工作的原因,我曾經經歷過一段異常灰暗的日子。有一天我偶爾翻出好久不用的筆和字帖,在恍惚間又想起父親教我寫字的那些無憂無慮的日子,不禁淚流滿面。
后來我又重新開始每天練字,即使父親那時不在我身邊,但我還是慢慢地有了力量,從那段灰暗的日子里走出來,對于人生的種種變故也釋然很多。
3
有時候覺得寫字就像人生一樣。它是有起有伏的,每一筆也不是獨立的,是需要互相呼應、互相配合的,每一筆都落在它該有的位置上,這樣的字才好看,這樣的人生才好看。
如今父親已經退休,從單位高層的位置上退下來。很多高層的人退下來都容易抑郁,但父親沒有,他有他的精神寄托,他沉迷于書法中,自得其樂,比工作的時候還開心。
于我而言,寫字是能夠影響一代又一代人的,練字不只是練字,它更像是一種傳承。如今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也像父親當年陪著我一樣,陪我的孩子練字,我把孩子姥爺當年練字的艱苦事跡講給他聽,把父親逼我練字的趣事說給他聽,兒子聽了哈哈大笑。
我們現在的教育,很多看起來沒用的都不學。中國古代君子的教育,講究“格物致知,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但我們現在的教育,往往比較功利,把知識層面的學習當作唯一的目的。很多看起來沒用的都不學,比如書法,但恰恰是這些看起來沒用的東西,對于個人的成長反而是最有用的。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
不斷地練習橫平豎直,一撇一捺,這樣一個看似枯燥簡單的過程,是一個修身養性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理解中國文化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跟古人對話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生發智慧和發現自我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人會不斷地平靜下來,心性會變得平和開闊,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抵擋得住誘惑,能成為一個內心強大、人格健全的人。
我相信我是幸運的,在小的時候,就有父親陪我練字,陪我成長,我的孩子也是幸運的,我陪他練字,陪他成長,因為我知道這看起來不經意的陪伴,對于孩子來說有多重要。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