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讓人喜歡,美貌不是關鍵,財富也不是理由,就是那一種讓人如沐春風的舒服感,卻有著莫大的吸引力,讓人無法抗拒。
—1—
慧君開女裝店才一年,就成功地實現了無積壓無存貨,并且從一開始僅有10平的空間搬到了50平。
門面不大,裝修得別致而有想法。展示區,工作區,理貨區,更衣區,會談區,小小天地,功能齊全,秩序井然。格局清晰,讓人感到暖心舒適。
店如其人,開店一年,她的臉龐既沒有呈現因為在生意場上廝殺過猛而浸泡出來的世故,也沒有日夜操勞積累下來的疲憊。反而更加滿面春光,神采奕奕,讓人感到仿佛薄荷停留在口腔般的清涼舒服。
離開原本的工作前,她已經是華東地區銷售主管,有助理有專車還有公司股份。
可是有一天,當被永不停歇的銷售目標壓迫得身心俱疲時,她只想停下匆忙慌亂的腳步,用一間溫暖的小店來思索生命的初衷和別的可能性。
于是她遞了辭呈,收拾了物品,留下了股份。很多人都覺得她有幾分傻氣。干嘛便宜老板,不偷不搶拿走屬于你的東西,人之常情啊。
惠君卻只管物色店面,一本正經地和工匠們討論墻面用什么工藝,店頭調什么顏色,昏天黑地地選款,進貨。
關系好的同事問起來,她說:
老板覺得我過去的努力都值得,以后自然會想起來,給不給,給多少,怎么給,一個有能力掌管這么大家企業的人會想得比我們更周全明白。不必急吼吼地跑去要。如果老板一直沒有想起來呢,就算是我為公司接的最后一筆單子好了。就這個數,也只是一個不值得一提的單子。
—2—
惠君絕口不提股份的事,心思完全投入到事無巨細的小店日常里。
惠君每天空下來翻當季的時尚雜志,做筆記,學習色彩搭配方面的知識,忙里偷閑地安排自己一周上一次畫畫課,了解光與影,上一次心理課,了解人的氣質類型。
這樣是為了能獨立地給顧客專業的建議,真心實意地懂得她們適合什么,不適合什么,而不是人云亦云,口是心非,過于功利,急著讓對方買單,這些都會讓人很不舒服。
我問過很多惠君的顧客,她們為什么愿意把機會都留給惠君。大家都說,因為惠君讓人感到舒服。每次隨意到店里來,可以一件一件試,不必擔心看店家臉色;可以什么也不試,喝一杯咖啡就離開;也可以和女主人聊下細碎的人生,惠君聰明地只給耳朵不給建議。
八月末,惠君的生意好到進貨都來不及,想著換一間大一點的店面,重新裝修。正當手頭缺少一部分流動資金時,惠君接到昔日老板的電話,問她一年前留在公司的股份是要折現還是要保留!
真的是運氣特別眷顧這個叫慧君的女人么?當然不是。
其實真正讓慧君順風順水的原因在于,多年客服經驗使她懂得一個道理,那就是:
讓別人舒服就是給自己鋪路。
—3—
我想起關于日本旅行社的一個故事。
有一年日本在全國范圍內推選最杰出導游。最后勝出的是一位長相普通,沒有背景,從業時間也很短的女孩子。平凡如她到底靠什么贏得大家的票選呢?
客人們紛紛反映說,這位導游小姐每次清點人數的時候,都會把右手攤開,做出請的姿勢,然后一位一位數。而不是像大部分導游那樣,伸出一個手指,對別人指指點點地數。
即便像清點人數這樣看起來無關緊要的事情,都時時刻刻考慮到被點的人的心情。更何況是旅途中發生的其它事情呢。客人們被這個手勢感動。這份感動也成就了一位年輕的導游。
與其說是一個手勢讓那位導游贏得票選,不如說是導游在提供服務時不經意間展現出來的專業和得體帶給大家身體上的放松感,心靈上的舒適感,才正真贏得了客人的心。
秉持著人際關系的互惠原則而愿意竭盡所能地回報這一份獲取。所以也不難理解為什么僅靠一個手勢就可以拿全國冠軍。
這也表明:
不管在朋友間,還是在陌生人之間,你壓我一寸,我讓你一分的是偶然;你敬我一尺,我還你一丈的才是常態。
—4—
我剛工作時曾遇到過一位上司。他看上去不茍言笑,專業的部分并不是最強,可是他非常有威望,落實任務很高效,所以每次都毫無懸念地留任。
我一直不得其解。直到有一次碰巧輪到我去向上司匯報工作。那是我從學校出來后,第一次直面上司,緊張地手腳不知道怎么擺放。也不知道等下的匯報在不在重點上。整個人惴惴不安地敲開上司辦公室的門。
只見上司正端坐在電腦上噼噼啪啪打著什么。他示意我進去落座。了解了我的來意。我剛要匯報,只聽他溫和地說:請等下。然后把資料保存好,把電腦關掉了,打算認真聽我的匯報。
當我再一次要開始匯報時,他又抱歉地說:請再等下。這次只見他掏出手機,調成了靜音。
我終于知道在單位為什么有這么多人擁護上司了。因為他帶給別人的感覺太好了。他時時刻刻告訴對方,你的意見對我很重要。誰會不喜歡一個如此重視自己的人呢。
上司為我做了一個良好的示范,他讓我懂得,在職場中,你讓別人感覺舒服,別人大抵就會回報給你真誠和善意,也讓你前方的路更開闊平坦。
就像哈佛大學積極心理學的講師泰勒.本-沙哈爾說的:
能讓別人感覺好,為什么不讓別人感覺好呢?畢竟你對別人的態度里蘊藏了別人對待你的方式。
—5—
著名哲學家菲利普•佩迪特說: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它并沒有固定的公式可依循。但是無論情境怎么變幻,對象怎么更改,我們只要記得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從關心對方,愿意了解對方,體諒對方的心情出發,說話、做事懂得為別人留下空間和余地,就足夠了。
《菜根譚》有句話叫:
天地之氣,暖則生,寒則殺。故性氣清冷者,受享涼薄;唯和氣熱心之人,其福亦厚,其祿也長。
人情正如大自然的四季變換。
我們的身邊常有一些言行不太顧及別人,只管自己痛快的人,遇到事情不順遂時,他們便抱怨人情冷漠,時運不濟,殊不知正是自己的臉上寫著別理我,語氣里透露著不要煩,舉手投足間釋放著快走開的訊息才把生命中的貴人都一一推開了。
正如臺灣曲家瑞老師在新書里說的:每個人生命中的貴人可能以各種形態出現。
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無論在哪里,無論面對誰都要用一流的態度,做一流的努力。
因為首先讓自己成為高貴大氣的人才更有可能吸引提攜你,幫助你的貴人。
并不是誰的運氣特別好,只不過是他們在一般人不大留意的角落,關懷了別人,體諒了別人,讓別人感到舒服后得到了一份必然的反饋而已。
太多時候擋住我們去路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