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不是覺得你和朋友之間不用那么見外,你們不管怎么樣的都不會生氣,但是真的是這樣的嗎,每個人都有自己不能被觸碰的點,哪怕關系再好也是這樣,接下來就一起來看這篇文章吧。
“十幾年的友誼,竟扛不住一句玩笑話。”
后臺有位姑娘,向熊傾訴了最近與閨密發生的一些不快:
她跟閨密從小一起長大,一直無話不說無話不談。
但是最近在微信上聊天,兩人聊到工作時,她就開玩笑地數落了閨密幾句;
沒想到閨密居然說她驕傲自大,看不起別人……
到今天呢,兩人還處于冷戰狀態。
“熊,我把她當最好的朋友,她怎么能這樣誤會我。”
其實熊覺得,友情這東西呢,時而堅固,時而脆弱;
所以兩人關系再好,也有一些如“踩雷”般的事,是千萬不能去做的噢!
“生活中的友情,往往不如想象中的完美。”
這句話,正是來自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本關于友情的“防雷指南”:《親密:廣受歡迎的人氣心理學》。
書的作者莎思塔·尼爾森,可是妥妥的社交大咖!
她是風靡北美60多個城市的交友網站GFC的創始人,也是《赫芬頓郵報》健康人際關系的專欄嘉賓;
她還在北美做過無數次關于友情的演講,《紐約時報》《福布斯》《健康》等雜志都爭相報道她的演講。
而在這本書中,莎思塔結合自己的人際交往經驗,為我們分析了友情的微妙關系,幫助我們走出友情的困境;
也在書中著重強調,無論面對關系多么好的朋友,也有千萬不能踩的“雷區”。
熊爺今天,就把作者所說的這些雷區一一傳達給大家;
希望大家都能在小本本上記下:朋友之間關系再好,這幾件事千萬別做……
不要因為關系好,就許久不聯系。
“我們關系好,不需要聯系。”
“為了工作,先把朋友撂一邊吧。”
可能有不少人會抱持上述想法,認為友誼嘛,也是冥冥中自有注定,不需花費多少時間去維系。
但在作者看來,就像身體肌肉需要鍛煉一樣,友誼這塊“感情肌”也需要花時間鍛煉。
“沒有時間,就沒有辦法培養友誼。”
她認為,如果不能安排些許與朋友的相處時間,那關系再好,友誼也會有變淡的一天。
不過或許也有人會說,玩也挺累,工作那么忙,有空閑時間只想好好休息。
對此作者說,其實和朋友相處的時光,就能幫我們緩沖一些壓力,給我們帶來許多能量和喜悅噢。
比如,相比一場虛擬的游戲;
與朋友面對面的互相打趣,可能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歡樂。
相比癱在床上刷30分鐘的手機;
與朋友半小時的美好交談,可能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能量和溫馨感覺。
“對于友誼而言,相聚時光就是給予彼此的珍貴禮物。”
不要因為關系好,
就指望對方“不說也能懂”。
很多時候,對關系越好的朋友,我們對他們的要求也越多;
認為對方應該要成為我們肚子里的蛔蟲,很多話就算不說,他們也應該要懂:
“我生氣了她沒看出來嗎?”
“這么多年了,應該要很了解我!”
而作者在書中指出,友誼的建立需要兩人的互相理解、互相懂得;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朋友要像戴著透視鏡般,清楚看到我們內心的想法。
對此,作者提醒我們,不要總是閉口不談,而是要主動談話來加深友誼。
在書中,作者把主動談話分為兩種情況:
1. 表達自己的愛意與感激時。
或許很多人認為,都這么多年的朋友,說什么感謝,對方心里肯定都明白。
但作者說,正因為是多年的好朋友, 才要更認真地表達感激。
比如,一句“你對我很重要”或者“我希望我們是一輩子的好閨密”;
就能讓雙方更加珍惜彼此,友誼更深呢。
2. 意見不合,發生沖突時。
作者說,兩人發生沖突時,更加要注意主動談話;要適時征求對方的意愿,并認可對方的感受。
比如:“那你覺得哪樣比較好?”、“原來我這樣做你會這么傷心啊。”
“最好的關系,是凡事不用猜。”
熊爺認為,好朋友之間,無論好話壞話,直接表達出來的,就是最真摯的呢。
不要因為關系好,就覺得可以嘲諷對方。
就像開頭那位姑娘一樣,面對一些關系較好的朋友;
很多人會變得“口不擇言”,把數落嘲諷朋友,當成一種樂趣。
換個角度想,或許這種做法也可以理解:
因為了解對方的缺點,因為關系好,才敢放肆講。
然而作者指出,朋友之間要開得起玩笑,但這也不代表可以被肆意傷害;
打趣小鬧怡情,但是過度嘲諷就有可能變成傷害了。
“不斷數落別人的缺點,往往會對友誼造成致命的影響,這比誤解還要嚴重。”
想要致力于建立更深的友誼,就必須尋找和相信別人身上的優點。
所以作者建議我們,要有慧眼洞察朋友的各種特質,而不僅僅是某些令人沮喪的缺點。
但作者也不是要我們如何如何用力去夸獎朋友,而是口頭上的一聲簡單贊美;
比如一句“你真體貼”、“你真有趣”等等。
不要因為關系好,
就覺得可以任意索取而不付出。
“如果我們總是喜歡少付出一點,那我們傷害的不僅僅是這份友誼,還可能是自己的信譽。”
作者說,我們每個人都有需要朋友為我們付出的時候;
但也要注意了,關系再好的朋友,也千萬不能任意索取而不去付出。
“付出者在人際關系中,更具親和力,能贏得更多的信任,成為生活的寵兒。”
作者還指出,樂于付出的人,才是人際交往中最受歡迎的;
想要獲得更深的友誼,就要做樂于付出的那一方。
當然作者所說的付出,也都是一些我們容易辦到的小事:或許是幫忙拿一次快遞,或許是一次安慰陪伴……
“不以小事為輕,而后可以成大事。”
熊爺認為,細膩的小事如一塊塊磚片;
再用一雙樂于付出的手,我們就能搭建出堅固的友誼金字塔噢~
不要因為關系好,就愿意把自己放低。
“她是我最好的朋友,讓著她點沒關系。”
“都聽她的吧,我怕她生氣。”
可能還有一些人會認為,既然關系好,放低自己的身段委曲求全也沒關系。
雖然作者大部分內容在教我們如何對待朋友;
但她更加強調,友誼是平等的關系,不存在誰為該為誰放低身段。
作者在書中,提到了一位著名的人際關系顧問,用50年研究親密關系的結果:
放棄自我的人,往往無法欣賞自己,在友情中小心翼翼;
他們或許對朋友非常好,非常愛自己的朋友,卻總是擔心自己做得不好,也就無法享受友情帶來的幸福。
因此作者說,如果我們放棄、放低自己;
那我們在生活中為友誼所做的任何努力,都沒有實際意義。
“就像我們辛辛苦苦挖出一眼清泉,卻發現盛水的木桶有漏洞,那未免也太可惜了。”
在熊爺看來,我們每個人都像宇宙里的星球,或許大小不一,但也都有屬于自己的吸引力。
想要獲得更長久的友誼,或許并不是一味對朋友好;
而是先熱愛自己,盡力去了解自己的價值,讓自己發光發熱,然后再把朋友吸引過來呢~
“成為別人的好朋友之前,我們必須先做自己的好友。”
“每個人都像在走夜路,
伸手可抓住的那個,
就是好朋友。”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