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時代是一個知識付費的時代,很多知識我們可以找到,但是同樣的我們也要付出報酬,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一篇文章,大家一起隨小編來看一下吧嗎,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幫助。
今年,知識付費時代迎來了小高潮,網絡上鋪天蓋地的課程宣傳,個人管理的,思維訓練的,寫作的,知識變現的等等,好像大家都在學習,很多課都是幾十萬的學習人數。微信、公眾號,圖書平臺、社交平臺,到處都在推送知識付費內容,每個知識點,自己好像都應該學習,可是面對星星般的課程,我真的知識焦慮了。
感覺自己就是只青蛙,一直是在坐井觀天,總自我感覺良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在身邊的人群中,還算是有一定專業水準的。但是再跟那些開課的人,知識網紅們比較下,自己啥都不行,而且距離還很遠,自己自認為還比較專業的知識,充其量算的上是點實踐經驗罷了,離真正的專業還很遠。
最近,國家大力推動工業互聯網的事業,而我所從事的行業也在做這件事,以前一直是按自己的經驗在畫流程,做系統架構,用簡單的加減乘除做計劃,算需求,管理庫存,而就在今年,工業大數據、統計學、運籌學、生產計劃排配法則及各類方法論等都被提上了系統規劃的工作日程。
而我們這些用傳統方法工作了十幾年的人,看到那么多的算法,函數,是真的懵了,但我們的系統是要走出去的,是要走向市場的,沒有專業水準,怎么與別人競爭呢。所以只能硬著頭皮學,開始在網上找課件,找教學視頻,找教科書。像這種專業性很強的統計、運籌、數據分析方法論及數據分析軟件知識,光看書是看不懂的,教學視頻很多都是付費的,這就不知道該如何選擇了。看了很多,還是沒怎么懂,最后還是對付費的課程做了多方面的比較,買了一個課程學,還好基本達成了目標,算是入了門。
因為這個事,差不多折騰了一個月,看來很多,做了很多比較,才算有點收獲。因為這件事,我才開始思考專業性、學習這件事。這件事之后,我又買過一個寫作課,一個朋友圈漲粉的課,還聽了很多免費的微課,我發現課程的深度,與專業度有很大的差別,并不是每個課都是值得花錢的。還有我不知道的東西很多,自己用的很多工具其實都是落后的。
比如現在很多人都在用軟件做思維導圖,進行結構性思維訓練,而我還在死磕流程圖,其實很多結構性的事,用思維導圖畫畫可能就把思路理清楚了,而流程圖往往越畫越亂,再比如大家現在都在聽得到,聽有書,學手賬,學快速閱讀,學知識轉換,而我還停留在朋友圈,公眾號,今日頭條看些碎片性的信息,這些碎片信息缺失系統性,少了很多假設與條件,理解上就會有偏差,能掌握與運用的信息就很少。
所以我知識焦慮了,感覺自己要學的東西很多,人際關系、商業思維、形象管理、職業成長,社群運營、斷舍離,英語、兒童教育,早教等等,這么多內容都想學,自己的生活、孩子教育,職業發展都需要這些專業。
可是,這么多想學的,怎么學?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每天要上班,要帶孩子,還要照顧家庭,還有必要的人際交往,每天能用的時間很少。但不學習,落后了怎么辦,別人都會的,自己不會,豈不是會被社會淘汰?
那就每天抽出點時間學習吧,我在網上買了英語課,每天上課40分鐘,結果堅持了一周,就堅持不下去了,上課還勉強能抽時間上,但上完課,就無法安排時間完成作業,作業沒完成,自己也沒有練習,下一節課會跟不上,時間一長,就覺的學的很吃力,再有就是工作中用到的地方很少,學了不用就忘記了。
那么面對知識焦慮,我們該如何面對呢?希望可以給焦慮的你一點啟發。
1.調整心態,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也沒有一個人什么都會,那些大咖,大V,教授都只是某一領域的專家,而且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知識是累積起來的,是修煉出來的。就像武俠小說中的大俠,武功蓋世是因為有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的修煉而來的。所以不能急躁,先要消除焦慮心態,做好眼下的最重要,想好未來的,開始做規劃,做計劃,一步步實現它。
2.只買一個課,想好現在最需要什么知識,工作與生活中可以馬上實踐的知識是什么,就找那類課,再上網搜下該領域的專家有哪些?比如網絡大V,該領域有名氣的學者,如果有出書的,就看看他們書上寫的內容是否接地氣,買書活買課的人的體驗與評價怎么樣,找這類人的課,進這類人的社群進行系統性的學習與實踐。邊學邊做最重要,光學不做很快就會忘記的。
3.到哪找課?得到、有書、荔枝微課,脈脈,知識星球,千聊等,當然還有在專門做某領域的公眾號上,也有該領域的精品課鏈接。
4.上課時間怎么安排?很多課都是錄屏,可以隨時回聽,每天自由時間打卡交作業。所以時間是自己可以安排的,所以自己需要規劃好學習與實踐的時間。我本人工作很忙,下了班還要照顧小孩,所以我現在把學習與寫作的時間都計劃在早上與中午,早上早起寫作,中午聽課打卡完成作業,其他碎片時間,就思考明天寫什么,框架怎么搭,學到的知識怎么運用。規劃好時間,學習才能堅持,才能跟上學習節奏。
5.學習過程中,堅持做筆記,再把筆記內容做成思維導圖,便于記憶,也便于思考應用實踐。不做筆記的學習,等于沒學習,實際是浪費了你的時間與金錢。
未來的世界,是知識的競爭,無論做哪個行業,終身學習,才不會被時代淘汰,但有選擇、有計劃,有節奏,有方法的學習才更高效。
熱門專題:- 评论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