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一個關系很不錯的作者朋友過來問我:最近怎么沒看你在群里出現,退了很多群,沒發生什么事吧。
“嗯,沒發生什么事,就是有些累了,僅此而已。”我想了想回答道。
不是生活中出現了什么過不去的坎,也不是跟群里的誰鬧不愉快了,也不是煩每天刷不完的消息,也不是一時沖動腦子發熱想刷存在感。
都不是,就是想退了,沒有什么特殊的原因。
自從開始寫作以來,認識了很多作者圈的人,也加了很多各式各樣的寫作群,各個平臺的,各個類型的,或者是各個群體的,總之很多。
導致的結果是每天早上起床一睜開眼,就會看到微信對話框一整頁的紅點點,雖然我屏蔽了所有群消息,但是它仍然會作為小紅點顯示在我的對話窗口,十幾個群的聊天記錄,群消息由比較少的十幾條到數不清的幾千條。
早上起來匆忙收拾完東西,在去上班路上的幾分鐘之內,趁著等電梯,爬樓梯或者買早飯的時間,匆匆瀏覽完大部分的未讀消息,以便于知道我沒玩微信的時候,發生了什么事。
有關于一些熱點的討論,也有一些有趣的調侃互動,還有一言不合就開撕的壯烈場面,還有稍微不注意就滿屏的表情包。
但是,更多的是跟自己無關的事情。
-2-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群,里面的編輯很有趣,很親和,可以經常開玩笑“欺負”他,還有很多有意思的小朋友,經常自稱為“00后的寶寶”,既認真寫作,又熱愛生活,跟他們在一起玩,感覺自己都回到了十八歲的時候。
真的很喜歡他們,沒有利益往來,也沒有攀比虛榮,一些人在一起,就吐槽吐槽今天所發生的狗血事情,或者又遇到了什么令人開心的東西,或者是無聊了拉個人,讓他唱個歌,集體出來欺負下。
嗯,做的事情雖然有點傻白甜,但是卻很開心。
我在群里面也很活躍,經常跟他們開一些玩笑,不開心時就“一本正經”地拉幫結派合伙欺負人,不知道寫什么的時候,就撒潑打滾賣萌裝可憐讓他們講故事給我聽,有時候故事還沒聽完我就屁顛屁顛去寫東西了。
每天花很多時間跟大家在群里鬧騰,活著玩耍,活著學習,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覺得很有意思,每天都能對著手機笑出聲來,同事有時候都會疑惑地問我:是不是戀愛了。
可是時間久了,就覺得沒意思,不是不開心了,也不是沒有存在感了,就是感覺到沒意思。
雖然在群里很活躍,很快樂,但是離開了那種短暫的快樂之后,離開了手機,離開了微信,卻又不知道干什么。一種更大的空虛感與不適應,吞噬了我。
離開了一個虛假的世界,在真正的生活里,反而不知道如何自處。我感受不到真實生活的意義,也不懂得如何去尋找真正的快樂與存在感。
-3-
我們生活愛一個無時無刻都充滿著社交的圈子,從微信群里的互動學習到與競爭對手的談判競爭,從點贊轉發到飯桌上的生意應酬,我們跟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系,我們也與手機那邊的陌生人有著牽扯不清的利益關系。
我們生活在社交群體里,同時,我們也是社交群體的一份子。
我們在社交群體里以各種各樣的身份存在,扮演著各種角色。我們用一些華麗或者簡單的語言介紹著我們,同時,我們有被其他人貼上各種各樣的標簽,我們從他人身上索取我們需要的,同時也給與他們我們所擁有的。
久而久之,我們都習慣了這樣互利共生的合作關系??墒?,時間久了,我們有時候就會想:我到底是誰。
我其實不是我口中介紹的那些代名詞,我也不是他人給我貼的那些標簽,我更不是一個在各個場合平臺轉換著的角色。
那我,到底是誰?換句話說:離開了這個社交平臺,離開了那些交際圈子,我又是誰?
拋開那些光環,扯掉你那些發光的過去,你,又將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4-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這些問題,也在看一些書,問一些有經驗的前輩,試圖去讓自己走出這個怪圈。
可是我發現,你越想走出這個怪圈,這個怪圈就越會纏著你;你越想逃離這一切,你所逃避的,卻有變成更大的束縛,讓你動彈不得。
我們總是強調社交的重要性,我們總是想跟所有人搞好關系,以便于什么時候大家可以相互用到,可是,我們有時候會忽略這么一個事實:別人跟你很熟,不是因為你在社交上有多受歡迎,也不是因為你的交際能力又多強。
他們更看重的是,你在這一圈子自身的實力。
沒有了自身的能力,沒有了去創造更大空間的本領,沒有了你真正所依賴的核心本領,你什么都不是。
就比如一個作者,你跟編輯的關系無論有多好,你跟出版方的關系有多鐵,認識多少個大咖作者,可是,有一天,你發現自己怎樣也寫不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怎樣也拿不出好作品來了。那么,即使別人因為友情的原因不嫌棄你,即使別人想拉你一把,你還是江郎才盡,你自己又有什么臉面在這個圈子混呢?
比起那些毫無意義的標簽,我們所需要的是拋卻那些外在,去認識真正的自己,去將自己真正該做好的東西,踏實用心地做好。
去提升本最應該提升的核心技能。
-5-
你吃到了自己期待很久的一份美食,你用手機拍了下來,本來想發給朋友,想了想,還是按了刪除鍵。
你在微博上看到了一個很好笑的笑話,轉發了卻不知道艾特誰,看著滿屏的聯系人,熟悉又陌生。
你在深夜里,忽然清醒睡不著覺,你開始想人生,開始想未來,你想跟別人分享一下自己此時此刻的心情,撥出去的電話卻又選擇了掛斷。
他們不是你,即使你表達的有多么清楚明白,他們還是依然沒法完全感受到你的那份欣喜開心,與其兩個人尷尬,你寧愿一個人獨處。
我們也開始更加明白,即使兩個人關系再親密,有多惺惺相惜,可是,那個人中終究不是你。即使懂得你的立場,尊重你的選擇,可是,你內心的波瀾起伏,還是只能留給你自己。
我們也懂得了:比起繁華的社交,獨處才是需要我們一生學習的知識。
所有人都在教我們如何跟外界溝通,如何更加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如何有效傾聽,卻忽略了一個點:孤獨,才是人生的必修課。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是靜下來,慢下來。一個人安安靜靜地待著,跟自己對話,跟自己相處,去汲取內在的力量。
跟自己相處,才是最有用的社交。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