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是每個人的日常習慣。從一個人最習慣的事情里,往往能看到他做人的真態度。”
1
剛搬了新家,搬家具、裝修,前前后后忙活了幾個月,也沒少吵到鄰居。媽說,以后過日子鄰里關系很重要,因此決定在新家里請鄰居吃頓飯,也好彼此熟悉。
聽說鄰居是江蘇人,媽特意上網了解了一下江浙一帶的飲食,也學著做了幾個清淡的菜。飯桌上,鄰居一家吃得很盡興,直夸媽的手藝好,大家彼此熟絡了不少。臨走,鄰居也邀請我們下周去他們家吃飯。
鄰居阿姨顯然廚藝很好,不一會兒就做了一大桌子菜,熱情地招呼我們開飯。但一進餐廳,我和爸媽都愣住了,糖醋排骨、糖醋里脊、糖醋……一桌子菜幾乎全是糖醋。鄰居笑著說:“你們別介意,我們家就是無糖醋不歡的,來來來,快吃!”雖然,作為湖南人看到這一桌子糖醋確實有點尷尬,但我們也不好拂了鄰居的好意,只好坐下來一起吃。
但是,這頓飯最終還是不歡而散——我們吃得太少,引起了鄰居阿姨的不滿:“我用拿手好菜招呼你們,你們還不滿意嗎?真是不近人情!”
回家后,媽說:“算了,這樣的鄰居以后只能維持表面的客氣,不能深交。”
我不以為然:“這只是一件小事嘛,不用這么認真,再說他們也很熱情啊。”
媽搖搖頭:“不僅只做自己喜歡吃的菜,還要強迫別人認同,說明太過以自我為中心,而且氣量小,難容人。連吃飯都這樣,生活中必定是個自私之人啊。”
一段時間過去,我和其他鄰里熟悉起來才知道,原來其他人家和我這位鄰居家的關系都不怎么好,甚至還起過沖突。
2
二姐和男友相處了一年,兩人年紀也不小了,便商量著是時候見見雙方父母。
男友火速訂好了熟悉的餐廳,兩人精心準備去赴這場長輩的飯局。兩邊大人也都是第一次見面,飯桌上也客客氣氣的。二姐和男友心想,這么和氣應該沒問題。
沒想到吃完飯回家以后,二姐的父母發話了:“你這個男朋友在我們眼里不過關!”
第一,吃飯的時候一點也不老實。吃飯時,他的筷子在各個盤子里隨意劃拉、挑挑揀揀,專挑自己喜歡的吃,完全不顧及別人的感受;
第二,吃飯時正是飯點,人多,上菜慢,他反復催促服務員可以理解。但他態度十分霸道,對服務員呼來喚去,一副大爺的架勢。服務員再三道歉多次解釋,他依然不依不饒;
第三,他的家庭也不盡如人意。上菜時珍珠丸子只有六個,我們恰好六個人,他母親看到是兒子喜歡吃的菜,就一個勁兒為他夾,根本不顧其他人的感受。當然,這更體現了他父母眼中根本沒有你。
聽完父母的判斷,二姐一句反駁的話也說不上來。
3
酒品如人品,其實吃飯更見人品。吃飯本來是每個人的日常習慣。從一個人最習慣的事情里,往往能看到他做人的真態度。飯桌上總擔心自己吃不好、不知道謙讓的人,生活里八成也是個自私鬼。
還有人說,男人婚前對待服務員的態度就是婚后對待老婆的態度。這話可能有些極端,但吃飯過程中的每個細節無不反映了一個人的性格、教養、情商,還有人品。對服務員大呼小叫,在大家面前完全不掩飾苛刻計較的囂張嘴臉……這種人,婚后也往往是大男子主義。
難怪,中國人凡事都喜歡從一起吃個飯開始,吃飯可是個大學問!體諒和禮貌體現在點滴小事之間,不要在餐桌上泄露了自己的人品;而精神的養成,也盡在這一碗一筷之間!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