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總是表現(xiàn)出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說自己過得多么的不開心,多么的不幸福,想要的東西得不到,生活拖累了自己。可實際上,你真的了解了他之后,會發(fā)現(xiàn)事情沒有他形容得那么糟糕。他可能有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有愛他的家人,有健康的身體,還有不少要好地朋友。既然如此,他為什么還覺得不幸福呢?
說起這種感受,不禁讓人聯(lián)想到佛經(jīng)中的一則故事:
有個富有才華的詩人,相貌出眾,而且家庭富有,有個溫柔賢惠的妻子,還有個可愛的孩子。但他逢人就抱怨,上天對自己不公平。
有一天,佛陀問他:“你為什么不快樂?我能幫你嗎?”
詩人說:“我想要一樣?xùn)|西,你能給我嗎?”
佛陀問:“不管你要什么,我都能給你。”
詩人說:“我要幸福!”
佛陀聽后,想了想,說道:“好,我明白了!”
說完,佛陀就離開了。他將詩人擁有的一切都帶走了:毀了他的容貌,奪去了他的財產(chǎn),拿走了他的智慧與才華,也帶走了他的妻子和孩子。做完這一切之后,佛陀離開了。
兩個月后,佛陀再一次來到詩人面前。這時的詩人與之前判若兩人,躺在地上痛苦地呻吟著,眼看就要餓死在街頭了。這時候,佛陀將他過去擁有的一切又還給了他,然后悄然離去。
半個月后,佛陀又去看望詩人。這時候的詩人對佛陀充滿了感激,他終于知道什么是幸福了。
詩人是現(xiàn)實中很多人的縮影,他們抱怨自己不夠快樂和幸福,忽略身邊擁有的幸福。其實,生活往往就是這樣,在無形中給予了我們必須的東西,但我們卻不懂得感恩,始終沉浸在抱怨中,等到一切都失去時,才驀然發(fā)現(xiàn)它的可貴。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生活中并不缺少幸福,只是缺少體味幸福的心情。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的腳步越來越匆忙,忙著追求、索取,無暇進行沉靜的思考,成為物質(zhì)生活的奴隸。的確,物質(zhì)是生活的必需品,但是用心感受幸福與快樂,與追求物質(zhì)生活并不矛盾。
或許有人會反駁:“其實我也不想抱怨,但我的確生活得很辛苦,很不開心!”生活的本來面目就是這樣,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那些艱難和險阻甚至?xí)蚩迦说挠職猓钊穗y以承受。但是,抱怨又能怎么樣呢?生活還在繼續(xù),不愉快的事情每天仍然在發(fā)生,工作繁忙依然還要做,抱怨無用。如果你看了下面這個故事,你甚至?xí)l(fā)現(xiàn),我們根本就沒有抱怨的資格!
2004年5月的一個晚上,一位“半身人”用雙手撐著地,一步步地走上了青島天泰體育場的主席臺,臺下12000多名聽眾給予了他雷鳴般的掌聲。這個“半身人”來自澳大利亞,名叫約翰•庫提斯。他生來就沒有下肢,但他卻依靠雙掌走遍了世界上19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被人譽為“世界上最著名的殘疾人演講大師”。另外,他也是全大洋洲的殘疾人網(wǎng)球賽的冠軍,游泳健將,甚至可以用兩只手開車。
庫提斯在臺上和大家打了招呼,接著他說道:“從一出生,我就是個悲劇。出生時我只有可樂罐子那么大,兩腿畸形,醫(yī)生斷言我活不過當(dāng)天。可是,我活到了現(xiàn)在。35歲的我,依然健在,而且去了世界上很多的地方……”庫提斯一口氣講了半個小時,臺下的觀眾不停地為他鼓掌。
最后,庫提斯舉起了手里的一件東西,他說:“非常感謝青島朋友的熱情款待,我住的賓館條件很好,但是有一樣?xùn)|西卻讓我不知所措,可服務(wù)生每天都會把它放在我的床頭。”說完,庫提斯把他手里的東西扔向了聽眾席,原來是一雙一次性拖鞋。
聽眾席頓時一片肅靜。
庫提斯在臺上大聲地說:“如果你能穿拖鞋的話,你就是幸運的!你沒有資格抱怨,因為這個世界上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穿拖鞋!”
這句話說完后,聽眾席立即爆發(fā)出一連串的喝彩聲,和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
“能穿拖鞋就是幸福,就沒資格抱怨!”庫提斯的這句話聽來多么的實在,多么的簡單,可仔細想想生活就是這樣。苦海是天堂,天堂也是苦海。我們總覺得自己苦不堪言,但我們口中的苦海,卻有很多人在享受著它的幸福。這一切,實際上都源自我們的心態(tài)。與庫提斯相比,你還有什么資格去抱怨嗎?如果沒有,那就盡早地拋棄抱怨,學(xué)會珍惜。
拋開無謂的煩惱和雜念,享受你的生活和工作,學(xué)會珍惜擁有,慢慢地,你就會發(fā)現(xiàn),并不是生活和工作虧待了你,而是你奢求太多,忽略了生活本身。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