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在農村念書,我曾有很多夢想,比如開坦克、當工程師或者做一個警察,像我這樣不安分的人,夢想總是夜夜更新,生生不息。有一陣子聽廣播,覺得播音員的聲音那么美妙,令人陶醉,就夢想著自己成為一個播音員。后來聽“和大人”王剛播講《夜幕下的哈爾濱》,很多段落至今都清晰地出現在我裝滿五味雜陳的生活雜碎的腦子里,字字珠璣,句句鏗鏘。中學和大學的許多次聯歡會上,我都會念一段小說、評書、詩歌或者干脆念一段報紙,因為那是我夢想的落葉,必須留在青春的記憶里。多年以后,很多同學都會記起我的聲音,都夸我“說的比唱的好聽”。我夢想著,等我將來老去,我就認真地念一本自己寫的小說,一字一句,讀給心愛的人,讀給每一個和我有著一樣夢想的人。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夢想是嫩綠的芽胚,在這上面生長出人類的思想、活動、行為、熱情、激情的大樹。一個人少年時的夢想是想建一座通向月亮的廊橋,及至青年時心中的夢想或許變成了一座漂亮的宮殿。進入中年,這個美麗的夢想可能是一座別墅。不管怎樣,夢想都是他生活的目標。如果沒有目標,或者你開始只是想搭建一個蘆席棚子,那么當你年老的時候,或許連一個棲身之所都沒有了。
在我看來,夢想是激發一切行動的最大動力,任何一個夢想都意味著有力的行動和永不停歇的腳步,這些夢想與現實交手的時候,有的退卻了,有的卻更加堅韌。那些永不放棄的渴望就是你心中的夢想,那些矢志不渝的念頭就是你實現夢想的動力。長大以后,夢想漸漸地成為頑石,盤踞在心靈深處,永不磨滅,永不退卻。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