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的這個社會,有好看外表的人太多,但是有趣的人,有趣的靈魂卻很少,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一篇文章,希望大家看完之后能夠有所感悟,大家一起來看一下吧。
一直想看幾部大部頭書,可是一直都沒有勇氣和時間正式開始。因為它們的篇幅都太浩大了。
一是易中天的《易中天中華史》,梳理和鞏固歷史知識; 二是黃永玉《無愁河的浪蕩漢子》,一個人的一生就是一部中國現代史(陸續看過第一部朱雀城,老頭兒寫得真是好);三是岳南的《南渡北歸》三部,現代知識分子的命運和國運。四是有時間把王小波的全集再過一遍。這個世界上好看的臉蛋太多,有趣的靈魂太少。
目前鼓足勇氣參加了一個亦師亦友的主題打卡日更群,強迫自己堅持看書,克服懶惰和心虛,強迫自己開始系統地讀點書。感謝這些勵志的朋友,是你們讓我有勇氣開始。
準備花幾個月先從易先生的《易中天中華文化史》開始(我也不知道要多久時間)。之所以選擇它,一是易先生的大歷史首先是好看好讀,易于入手。我一直認為無論文學、歷史、哲學還是自然科學都要寫得有種有趣,是很重要的一點。一直不喜歡那種寫得鬼都看不懂的自作高深的東西。所謂文章,到了一定的境界就是老道混成,大白話了,反而沁人心脾。二是通過易先生有趣生動的說史,可以把過去零散而缺胳膊瘸腿的文史知識聯綴溫習起來。三是可以把一些知識的死角更新一下。我們一直受的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教育,其實恩格斯說,這種劃分只有在思維領域才有意義,過去我們的教科書就從不告訴我們這個前提,所以我們以為可以用唯心和唯物去劃分一切。四是易先生的文筆漂亮有趣,敘事生動,也是好的文學讀本。
說起歷史的新派寫法,不得不提一下黃仁宇的《萬歷十五年》。當初他寫完這本書時,在美國學術界一直得不到認可,因為他的這種寫法很不符合美國傳統學術規范: 說是暢銷書嘛,它又題材太嚴肅; 說是學術書嘛,又不合學術的寫法,結果這個”二不像”出版到處碰壁。黃仁宇還因為一直沒有學術成果而被大學不續聘而失業。(別光罵中國,美國也一樣,也有科研任務也得出科研成果。只有民國時期開明,陳寅恪沒學歷沒成果一樣被聘為大學教授) 積壓了多年后,好不容易在基金會資助下出版。結果引進中國后黃仁宇紅了起來。但是美國學術界還是不太承認他,就是因為他的寫法不合所謂學術規范。
王小波說,一個好的作品,首先要有趣,然后是要有智慧,再有點性(我認為這個性不單是男歡女愛,更多的是寬泛的人性,說人話不說鬼話)。智慧也好,性也好,不好一眼就把握,但是有趣是一眼就能感覺到的,然后愿意去接觸。能把一個枯躁的事情講得活色生香,興趣盎然就是真本事,也利于文化的普及。以上這幾部大書就基本具備了這幾個特點。
《易中天中華史》第一部 先秦 六卷
《易中天中華史》第二部 秦漢魏晉南北朝 六卷
《易中天中華史》第三部 隋唐 四卷
《易中天中華史》第四部 宋元 (未完成)
這部中華史它不叫《中華史》,而叫《易中天中華史》,那意味著: 一是它是一部易中天用自己的觀點和學識來解讀的中華文化史,自有其個人特點,肯定和傳統的中華文化史有所不同,至于怎么個不同法,那得看過才能發表意見。二是易先生有豪氣和野心,他立志重寫一部中華歷史通史。胡適先生生前有一宏愿,希望以一己之力撰寫《中國通史》,可惜赍志以歿。現在易中天來做這是,這是何等豪氣。這個時代,誰敢或有誰有這本事重寫一部卷帙浩繁的通史?易中天用他的行動表明: 舍我其誰!
陸續也聽過易先生的百家講壇,有說書的快感,聲情并茂,邏輯思辯,頗有獨特見解,語言幽默風趣。
說起局限性,易中天也不例外,是人就必須有局限性。我擔心過他的歷史講法文學性太強,以文害義。但是如果我們是獲取知識,是去萃取,”得魚忘筌,得意忘言”,易中天的大歷史就是筌,就是我們打魚的工具,我打到了魚,打魚工具就可以不要了。
易中天也是紅透半邊天,有人說他是學術明星,學術超男。我倒覺得說這話的人有點狐貍吃不上葡萄說葡萄酸的心態,有本事你也紅一下來看看?他之所以紅,說明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誰說我們人民群眾都沒品位的?我們其實也愛歷史和文化,只不過從前都把學問做得太陽春白雪,曲高和寡,不說人話,當然沒有人喜歡。
與其讓大眾去追星,追偽娘小鮮肉,不如追易中天這種”學術明星”,對社會只有好處沒壞處。他在書齋下功夫多年,加之老天爺賞飯吃,有天分還用功,冷板凳一樣能坐出世俗的成功。所以誰說做學問的就一定得是寒酸的窮光蛋?做學問一樣可以上富豪榜。
面對浩大的卷帙,心生畏懼,何況要寫出來呢,得多大的心血和勞動,向易老師致敬!
拉雜這么多,還是看書為要。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