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朋友的姐姐韓某新房子需要裝修,通過我的牽線搭橋,找到了我公司張總談裝修事宜。
因為朋友的這層關系,張總很快安排人量尺寸、畫裝修設計圖,并給了韓某一個友情價,算是賣我的一個人情。
韓某一看裝修報價,基于她個人的認知能力,她認為太高了。抱著菜市場買菜的心態,不停的砍價、砍價,張總哭笑不得。
韓某收了設計圖卻拒絕支付設計費,而我就成了替罪羊,替她付了設計費。朋友那邊不知情,韓某也不領情,還跑去朋友那邊惡人先告狀,我真的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這單業務還是黃了,張總說,韓某的認知層面太局限,就算給她免費裝修,她依然會覺得是騙局。
一個人的認知層面,決定了她的格局,韓某也就這幾千塊錢的格局,不信你就等著瞧吧!
果然不出半年,朋友告訴我韓某圖便宜,花了幾萬塊錢找了一家無證公司裝修,如今地板凹凸不平、洗手間沒做好防水,經常漏水,后悔不已。
而韓某的事業也并不順,她經營一家小店,每天為了幾塊錢和顧客扯來扯去,收入勉強維持溫飽。她每天為幾元錢斤斤計較,活得茍且不安。
張總說,一個人的認知層次越低,他看到的風景也就只有眼前的幾米遠,他的格局就越小。
為什么工地的工人,有些人幾年以后能當包工頭,有些人卻一輩子是工人,區別在于前者在不斷的提高認知層面,后者每天下班喝酒打牌無所事事。
想起張總講的一個關于認知與格局的真實故事。
張總同學介紹一個深圳過來的老頭說要實地考察,有一筆大單業務想找A公司洽談合作。
A公司派出業務王經理陪同,王經理看老頭穿得樸素,并不像有錢人,心生疑惑。
王經理還是好吃好喝招待了老頭,然后匯報總經理,這個人穿著幾十元的地攤貨,抽著十塊錢的煙,用著一千塊錢的手機,怎么可能有錢,可能就是個騙吃騙喝的騙子。
總經理也沒有多想,讓王經理打發走就是了,王經理便不再理老頭。老頭只好讓朋友再次介紹同行業的B公司,B公司是一個剛起步的小公司,負責人李剛親自接待了老頭。
李剛見老頭的談吐舉止比較有涵養,他們也算一見如故,帶老頭喝喝茶、聊聊天,招呼了兩天,第三天,簽下了一筆上千萬的大工程,李剛一夜之間從小公司邁上了一個大臺階。
A公司總經理聽聞以后,氣得當即開除了負責接待的王經理,而這件事情也傳遍了整個行業,幾乎人人都知道。
如今B公司變成了A公司最大的競爭對手,這個故事也變成很多公司培訓員工時的經典案例。
2
關于認知與格局,我最佩服的是劉總,一個能進能退的企業家。
一個熟人為了抬高價格,故意說這個工程不賺錢,劉總久經沙場,早已經洞察一切。
劉總不動聲色地說,如果做不了就算了,我當你是朋友,把這筆業務交給你做。
我找別人做,五毛錢就可以搞定,找你做要八毛,你卻還告訴我你不賺錢。
作為朋友,我給你做,就是為了讓你賺錢,既然你不賺錢,而我又需要多付三毛錢,還幫不上你,不如把這筆業務給別人做了。
熟人被噎得半天說不出話,這筆生意劉總本來就不想做,最后卻變成讓別人感到理虧。
劉總的見多識廣,行事風格果敢大氣,交了很多的朋友,無論他走到哪兒,都有一幫人愿意與他合作。
認知層面越高的人,看到的風景也越好,格局也更大,比如一個不知窗外事的婦女關心的只是老公孩子,而一個不斷學習創新的人,他心系的就不止家事,還有社會、祖國和未來。
香港首富李嘉誠17歲時便當起了推銷員,他從未放棄過學習,白天工作晚上去夜校上課,一有空就看書。
由于他的勤奮努力,20歲的李嘉誠就升任玩具廠總經理。他看過一個報紙說外國人正流行塑料花,李嘉誠覺得香港也可以流行塑料花,于是他便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成功做出了塑料花風靡全國。
22歲,很多人都在上大學的年紀,李嘉誠用7000元創建了自己的塑膠廠,8年后,李嘉誠購入一塊地皮,正式進軍地產行業,從此人生就像開了掛,李嘉誠變成了香港首富。
李嘉誠的成功語錄有一條是這樣說的:
知識不僅是指課本的內容,還包括社會經驗、文明文化、時代精神等整體要素,才有競爭力,知識是新時代的資本,五六十年代人靠勤勞可以成事;今天的香港要搶知識,要以知識取勝。
這就是一個人認知能力的重要性。
在我看來,成功的第一步就是提升認知能力,你可以很窮,但你的認知不能窮,格局不能窮。
3
有人提出,人性的認知分九層:越往下,所見越少,機會越少,越是感受到社會不公,憤怒無比。
越往上,所見越多,機會越多,越是感覺世界美麗,風光無限。
第一層認知:生理層面,只滿足于吃飽穿暖,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格局。
常見于農村的農民,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面朝黃土背朝天,思維方式很簡單,一家人有飯吃身體健康,沒病沒災就萬事大吉,從未想過理想。
第二層認知:遵守社會規則,上班、下班、吃飯、看電視、睡覺,底層勞動階層的格局。
城鄉結合部有一個城中村,住著很多這樣的人,他們是流水線上的工人、掃地的清潔工,每天干著繁重機械的工作,從不關心外面的世界,每天為生活碌碌而為。下班后就是喝酒打牌、玩游戲。
第三層認知:認識到規矩的局限性,打破傳統的規則,繼續前進,普通工薪階層的格局。
經常看見超市的收銀員下班后相約一起去逛街吃麻辣燙,他們也許會花大量的時間追劇追星看娛樂新聞,也不會去關心國家大事、社會新聞,感覺外面的世界離他很遙遠。
第四層認知:有判定是非對錯的能力,懂得顧全大局,寫字樓上班族的格局。
每天擠地鐵上班都可以看見他們拿著手機刷微博,看文章、學外語。他們的話題不再局限于家長里短,而是電影、美食、旅游、新聞等綜合類的。他們想過自己創業,只局限于思想派,不會行動。
第五層認知:收起情緒化,懂得換位思考,公司主管格局。
曾聽一個公司ceo說過,兩個月不發工資,普通員工就會產生焦慮情緒,主管可能會淡定一些,抗挫能力比普通職員強一些。三個月不發工資,他也會坐不住,產生離職的想法。
第六層認知:具備生存能力,缺乏安全感,認識到現實與理想的差距,那就繼續往前走,中層管理格局。
三個月不給中層管理人員發工資,他也不會沒有收入,他懂得如何投資理財,不是坐等工資的格局。
第七層認知:經濟自由、人必須努力進步,帶動下屬一起進步,公司高管格局。
他不再以追求錢為目的去奮斗,他想得更多的是團隊精神,如何讓員工把企業當家一樣,別讓員工替你賺錢,真正的管理成功是讓員工為自己拼搏,而不單是為工資。
第八層認知:幾乎沒有負面情緒,認識到人性的弱點,萬物皆空,總經理格局。
和這種人相處是不會累的,無論你說錯什么話,他都不會放在心上。尷尬的事情,他總會巧妙的化解,高情商是他的標簽,同樣他也很快樂,沒有什么事能讓他恐懼。
第九層認知:體會生命的意義,心胸豁然開朗,總裁格局。
人到了一定的境界,想的不再是自我,而是眾生。無論有錢沒錢,他都會去做慈善幫助別人。就像韓紅一樣,她身體也不好,但是她一直在自掏腰包資助需要幫助的病人。
一個人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你的認知,決定了你的格局。格局越大的人,越容易獲得快樂。
熱門專題:- 评论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