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漢皇帝劉知遠死去,其十八歲的兒子劉承佑繼位。新皇登基,又是個乳臭未干的小子,馬上就有人起來造反。
皇帝派兵點將,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去平叛。但是,仗打了好幾個月,以李守貞為首的叛軍始終無法消滅。人家躲在城里死守,說什么都不出來,而且兵多糧廣,城墻筑得又高,根本無法攻破。
皇帝只好派老將郭威出馬。
郭威到了前線,騎著馬圍著對方的城墻轉了幾圈,然后,下了第一道命令——征集當地百姓,筑寨!
這道命令,讓士兵們百思不得其解。對方早就是甕中之鱉了,筑寨有什么意義呢?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早日破城。按說,郭威帶領新軍助陣,就應該趁著士氣正高時,一鼓作氣攻上去,打個大勝仗。
但是,主帥的命令不得不聽,于是,士兵們開始監督百姓筑寨,頂著烈日,曬得汗流頰背,這哪像是來打仗的,根本就是做苦工來了。叛軍們在對面看到這些,一邊捂著嘴偷笑,一邊放下武器,悠閑自在地躺在城樓上睡大覺。這讓郭威的兵們氣得牙癢癢,恨不得插上翅膀飛過去,在叛軍們脖子上抹一刀。
幾個月后,寨子終于建好了,大家都翹首以盼,等待著郭將軍帶領他們攻城。萬眾期待中,第二道命令終于下達了,卻讓人哭笑不得——各就各位,住新房!
這是干什么?難道,大家要在這里長期居住,和叛軍比賽誰壽命長?
就在大家議論紛紛時,一天夜里,李守貞帶著他的叛軍,從城樓里沖殺了出來。自從駐守城中后,這可是他第一次出城攻擊,銳不可擋。毫無準備的郭威部下們只好棄寨而逃,反正這些寨子都是用破舊材料粗制濫造的,又起不了御敵作用,守它作甚?
奇怪的是,李守貞并沒有乘勝追擊,而是一通忙活,把人家辛苦建起來的寨子就地拆毀,然后,又帶著人馬急吼吼地躲回了城里。
看著一地狼籍,郭威士兵們傻了眼,還沒等他們想明白下一步該怎么辦,郭將軍的第三道命令已經下來了——再筑寨!
這下,軍營里沸騰了,很多人已經開始大聲罵娘。他娘的李守貞,太不是玩意了,咱們辛辛苦苦幾個月的成果,被他一晚上給搗毀了!還有大將軍郭威,這是要帶領大家玩過家家嗎?沒見過這么帶兵打仗的!
士兵們帶著情緒,百姓們也苦不堪言,第二次筑的寨子質量就更差了。寨子筑好了,大家照例搬新房,然后,在某一天夜里,李守貞照例帶著自己的人馬沖出來,把寨子拆得一根柱子都不剩。
接下來的事情,就是復制加復制。李守貞每天都站在城樓上觀望,只要一看到對方的寨子建好了,就帶領部下沖出來,不計一切代價地毀掉它。而郭威似乎和他杠上了,只要寨子被拆,馬上又開始重建。
這兩個人簡直是瘋了,如此周而復始,居然持續了將近一年。這一年里,郭威的部下們越來越氣憤,筑的寨子越來越差勁。而李守貞的人馬越來越少,因為每次出來,有戰死的,有拆寨累死的,還有順勢逃跑的。
當李守貞的人馬少到沒有任何威脅時,郭威終于下了最重要的一個命令——攻城!
可想而知,當士兵們聽到這個命令是多么地激動,他們勞累了一年,憋屈了一年,憤恨了一年,現在,終于可以報仇雪恨了。他們像一群餓壞了的狼,不顧一切地沖上對方城樓,舉起大刀,狠狠地向敵人的頭上砍去。
戰爭很快結束,李守貞大敗,郭威完勝,而且,士兵傷亡率少得可憐。
此時,人們終于理解了郭威的良苦用心。原來,郭威當初圍著對方的城墻轉了幾圈,發現城墻非常堅固,如果強攻,不僅要損壞大量戰具,還有成千上萬士兵的鮮血,付出的代價太昂貴了。
能不能讓對方主動跑出來呢?苦思良久,郭威想到了這個良策。那些做工不講究、材料粗糙、業余建筑隊建起來的豆腐渣工程值不了幾個錢,卻徹底擊垮了敵人的心靈。李守貞孤立無援,如驚弓之鳥,一旦看到對方筑起寨子,一定要毀掉才安心。于是,他們一次次沖出城樓。本來死守的一方變成了攻擊的一方,傷亡自然也成功轉嫁到了他們頭上。
遇到難題,人們習慣積極地變被動為主動,而郭威變主動為被動,打開一片全新的天地。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