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大千世界的我們,每時每刻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機會,也會時刻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選擇。如果這些機會和選擇只是個人的事情,也許就好辦多了。但現實往往不是如此,沖突、競爭也伴隨著我們的每一次機會與選擇。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不可能事事爭、處處上,有時不僅要放棄一些無關宏旨的東西,還必須對一些自己頗為想要、但出于某些原因而不能為之的機會忍痛割愛。在一些唾手可得的東西上,以及在一些自己本身完全具有競爭力的機會中,我們也可能會由于某些因素不得不主動地讓予他人。一句話,我們想要的常常無法完全獲得,盡管它們本來應該是屬于我們的。
所以,小不忍則亂大謀。那些不懂得這樣做的人,表面上看可能爭取到了他認為不錯的機會,但實際上他可能陷于已有的機會中,而失去選擇的主動權;相反,有遠見的人則始終把這種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盡管有時會失去一些眼前的機會,卻為達到某一個更高的目標,大下了堅實的基礎,可謂穩操勝券,這正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東漢時,班超一行在西域聯絡了很多國家與漢朝和好,但鬼茲恃強不從,班超便去結交烏孫國。烏孫國王派使者到長安來訪問,受到漢朝友好的接待。使者告別返回,漢帝派衛侯李邑攜帶不少禮品同行護送。李邑就等人經天上南麓來到于闐,傳來鬼茲攻打疏勒的消息。李邑害怕,不敢前進,于是上書朝廷,中傷班超只顧在外享福,擁妻抱子,不思中原,還說班超聯絡烏孫,牽制鬼茲的計劃根本行不通。
班超知道了李邑從中作梗,嘆息說:“我不是曾參,被人家說了壞話,恐怕難免見疑。”他便給朝廷上書申明情由。
漢章帝相信班超的忠誠,下詔責備李邑說:“即使班超擁妻抱子,不思中原,難道跟隨他的一千多人都不想回家嗎?”詔書命令李邑與班超會合,并受班超的節制。漢章帝又詔令班超收留李邑,與他共事。
李邑接到詔書,無可奈何地區疏勒見了班超。班超不計前嫌,很好地接待李邑。他改派別人護送烏孫的使者回國,還勸烏孫王派王子去洛陽朝見漢帝。烏孫國王子啟程時,班超打算派李邑陪同前往。
有人對班超說:“過去李邑誹謗將軍,破壞將軍的名譽。這時正可以奉詔把他留下,另派別人執行護送的任務,您怎么反倒放他回去呢?”
班超說:“如果李邑扣下的話,那就氣量太小了。正因為他曾經說過我的壞話,所以才讓他回去。只要一心為朝廷出力,就不怕人說壞話。如果為了自己一時痛快,公報私仇,把他扣留,那就不是忠臣的行為。”
李邑知道后,對班超十分感激,從此再也不誹謗他人。
“爭一世,不爭一時。”人生有得意時就有失意時,在不利的形勢下,面對強大的敵對勢力,要能委屈自己,不計眼前得失,把目光放遠,才能最終達到自己的目的。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