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牛肉汁時代”,
許多人拼命追逐外在事物,
獻出了大部分青春。
不幸的是,
外在事物往往是短暫的、
不能確立真實價值的。
★
朋友告訴我一個笑話:一個有錢的貴婦去找一位知名的畫家作畫,并且談好條件,這張畫像一定要她家里的狗喜歡才付錢。
畫家一口答應,但是向她要了雙倍的價錢,理由是:“畫到連狗都喜歡,那是非常艱難的。”
畫像終于完成了,當畫送到的時候,貴夫人的狗立刻飛奔而至,狀甚愉快,熱情地舐著畫像上主人的臉頰。那位貴夫人和她的狗一樣興奮,付了雙倍的價錢給畫家。
這件事情傳開了,許多學藝術的人都非常佩服,紛紛來向他請教,如何畫一幅畫讓狗看了也那么感動。
畫家說:“沒什么呀!我只是在她臉上的顏料部分,涂了一點牛肉汁。”
這個故事很值得深思,一般人欣賞藝術品通常停在外表的層次,例如一幅畫像不像,例如一幅畫可以賣多少錢,導致那些好賣的藝術品不一定是很感人或有創作力的,只不過是在顏料里調了一點牛肉汁吧!
我們這個時代,由于外在的可炫惑的事物太多,可以說是一個“牛肉汁時代”,許多人拼命追逐外在事物,獻出了大部分青春。不幸的是,外在事物時常是很短暫的、不永恒的,不能確立人生真實價值的。
我并不排斥人對表面事物的追逐,例如更有權位、住更大的房子、開更高級的汽車、穿更好的衣服、在更昂貴的飯店吃飯,因為這是人之常情,也是一個社會進展的動力。但是我很擔心,太少人做內在的沉思與開發,對文化與質量的發展是很不利的。
人之所以異于禽獸,是他有一個廣大的靈性世界,也可以說是人獨有的質量。一個人活在世間,在作為人的獨有質量的開發,至少應該花費和外在的、物質的追求相同的時間。如果一個人花在靈性思維的時間很少,他的身心就接近禽獸了。
特別是九○年代的人類,花費很少的時間就可以解決溫飽了,大部分的追逐都只是欲望的展現。但是人生不僅如此,只是由于內在質量不像外在的物質易于被發現、易于衡量,大家就忽視了。
禪宗里有一個公案,說有一個弟子非常崇拜趙州禪師,于是為趙州畫了一幅畫像,有一天拿給趙州看,問道:“師父,您看這幅畫像不像您?”
趙州說:“如果不像,你就把畫燒了。”
停了一下,趙州又說:“如果像我,你就殺了我吧!”
弟子只好把畫像燒了。
這個公案的意思是,表面的事物是無法取代內心世界的。我們在物質的堆砌,所塑造的是我們的畫像,而不是真實的我,真實的我唯有在夜半捫心,花時間來反復思維才會顯現。
真實的我,不是臉上涂滿顏色的我。
真實的我,不是穿著流行時裝的我。
真實的我,不是在街頭奔赴名利的我。
真實的我,不是那個表面華麗、內心空虛的我。
“那么,真實的我要去何處尋?”
“你問我,我問誰呢?我找自己的時間都不夠用了呀!”
“拜托,給一個簡單的提示!”
“好!給你一個簡單的提示,如果你花多少時間在穿衣、打扮、美容、工作、追逐,就花相同的時間來讀書、思考、靜心、放松,真實的我就會出來與你相見了,均衡一下嘛!”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