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導讀:之所以能長久地堅持鍛煉的人不太多,是因為我們不懂得如何去克制懶惰與怕累的心理。
一、運動過后你往往會覺得比較輕松
跑步、打球、爬山……運動時我們常常會覺得有點累、有點辛苦,我們也許根本就找不到一種非常輕松非常快樂的運動方式,但是運動過后我們往往會覺得比較輕松比較舒服。
因為怕累而不想運動時請你提前想想運動過后的那種輕松與舒服。提前去想象運動過后的那種美好感受一定能明顯提高你鍛煉的積極性以及克服怕累心理,從而你便能更持久地堅持運動。
二、越不想動那證明你越需要運動
我們常常會因為懶惰與消沉而不想運動,而不去運動,這樣我們的體質就會因為缺少運動而變差。當體質變差以后,我們的心態就會變得更加消沉,從而就會更加不樂于運動。這其實屬于一種惡性循環。面對此種狀況我們該怎么辦呢?
對于缺少運動的人來說,越不想動那就說明你越需要運動。不想動時我們應該這樣去提醒自己,激發自己,繼而適當地強迫自己。
三、以最輕松的運動方式開始
當我們很需要運動但又很不想動時,此時我們最好的辦法就是以最輕松的運動方式開始,比如此時我們可以以慢走的方式來運動。慢走一段時間以后,我們可以慢跑,慢跑之后便可以跑。
比較懶散、比較消極時,為了讓自己盡快動起來,我們應該以最輕松的運動方式開始。
四、不要忘記了勞動也是一種運動
勞動時,當我們告訴自己勞動其實也是一種運動與鍛煉以后,那么我們就一定會更積極地去從事某些勞動。這樣做既可以減輕勞動時的心理壓力,又可以獲得更多運動的機會。(選自《誰的內心不糾結》)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