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容一詞,出自《莊子秋水》:“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從容的意思,不慌不忙,很鎮靜。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做不到從容不迫,一遇到事情就慌了手腳,不知道如何應對。有的人甚至臨陣逃脫,腳底抹油,一看情況不妙就溜之大吉,不擔當不作為。這樣說來,做到從容不迫不僅僅是心態問題,更是一種責任與膽識,有的還必需有堅定信仰。
從容的底氣源自博學與膽識。諸葛亮敢于使用空城計,雖然是迫于無奈,情況發生突然,來不及調兵遣將,但絕不是空穴來風,毫無根據,恰恰是諸葛亮摸透了魏將司馬懿多疑的秉性,加上諸葛亮用兵如神的名聲在外、之前司馬懿也吃過諸葛亮多次的虧,正是分析了以上種種情況,諸葛亮成竹在胸,才敢唱了一出“空城計”。
事實最終證明了諸葛亮計謀取得成功。如果諸葛亮沒有淵博學識,不能知彼知己,膽識不夠,他斷不敢走這一步險棋,因為要是被司馬懿識破了就必定全軍覆沒,后果不堪設想。
從容不迫體現的是一種責任。有時候我們為什么不能夠做到從容不迫,不是我們沒有學識和膽識,而是我們沒有強烈的責任意識。我們當中的一些人做事馬虎應付,敷衍了事,待到出了問題,或者事情沒辦法交待了,自然就心虛,底氣不足,面對責罰,互相推諉,這就是不負責任。
如果我們的責任心很強,做事很認真,盡我們所能,到了最后仍然有紕漏甚至大的錯誤,我們就可以問心無愧,從容不迫。因為我們盡了力,盡到了責任,再出現差錯就是我們能力不夠或者客觀條件不允許的問題。雖然也會感到心不安,但不至于手忙腳亂,不會不鎮靜。
從容常常還要靠堅定信仰。與人們常有的淡然、坦然、安詳等心態相比,從容是一種更高的心態,往往與理想信念聯系在一起。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沒有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面對危險,面對犧牲,不可能做到從容不迫,大義凜然。
這方面的例子牧不勝舉。周文雍、陳鐵軍刑場上舉行婚禮,從容就義。狼牙山五壯士面對強敵圍堵,在彈盡糧絕之際,縱身跳下萬丈懸崖。董存瑞雙手舉著炸藥包炸橋,邱少云烈火燒身都紋絲不動。面對新冠病毒許多醫務人員義無反顧奔赴抗疫一線,等等。所有這些英雄人物如果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沒有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就不可能做到從容不迫,視死如歸。
面對困難,尤其面對險境,要做到從容確實不易,但又是不可或缺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虛心學習,不斷豐富知識,要有鐵肩擔道義的責任和勇氣,更要樹立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面對各種復雜矛盾與問題,我們才能始終做到從容不迫。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