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進步超越,二是退步或原地踏步走。說得再清楚明白一點,就是不進即退。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修行進度,在自己遇到逆境不能超越過去的時候就會主動退下來,不肯再超越戰勝自我、戰勝逆境,這不能超越的私心、情執、掛礙、貪求,即名之為墮落,不能再進步即是墮落。
修行就像爬坡,又如登山,不進即退,這是修行的唯一真理。修不上去,也就是遇到障礙不能超越就會退下來,退步容易進步難,一念之間可以把所有的成績變為零。沒有強大的決定與愿力是無法超越自我,更無法戰勝自我。我執我見與我慢的情執與私心,不是容易戰勝的。所有修行人都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一定要堅定信念,具備真實不虛的愿力,真正做到千難不變金剛志,萬磨不退菩提心。
追求自由即是煩惱,放下自由即得自在。一般人想著法子都是為了得到自由,只有覺悟的明白人才會放下自由,革自我的命,與自我的自由主義與我行我素做堅決的斗爭,徹底把自己心中的自由主義打倒打敗,把我行我素的自我表現徹底的摧毀。只有徹底放下自由才能得自在。
若能把追求自由的我我我換成追求破執著、摧毀自由的力量,這一種與自由自私自利的斗爭精神即名之為道心。如果自己起心動念都是與自由做對頭,就不會再產生傲慢自大的煩惱,也不會在修行道路上退失道心。一切的煩惱痛苦都是因為執著有個我產生的,迷惑顛倒執著有個我,有我就為了我、有我就要利益我,有我就會認為我總是對的,如果從心中能把我我我徹底放下,即是清凈解脫。
淫心不除塵不可出,斷淫心即是了生死。很多人都想出三界、都求了生死,但還不能真正明白三界是貪嗔癡,生死是情執愛渴淫欲的心。若是真求了生死,第一步先要斷除情執掛礙淫欲的心;若想逃出三界外,必須放下貪欲心、嗔恨心與愚癡的心。斷除這三種心即出了三界,斷除了情執愛渴淫欲的心即是真正的了生死的人。明白道理,事上做不到是沒有用的。
正如佛在圓覺經中說,“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當知輪回,愛為根本,皆因淫欲而正性命。欲因愛生,命因欲有,眾生愛命,還依欲本。欲脫生死,先斷貪欲,及除愛渴。菩薩變化示現世間,非愛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愛。”這一段佛說得很清楚明了,菩薩沒有愛欲而是用慈悲心讓眾生舍棄愛欲斷除淫心,眾生總是情執牽掛放不下。若真了生死,必先斷除貪欲情執的煩惱。
如是降伏其心,如是滅度無量無邊的眾生。“如”是指如如不動的空性靈知,又叫真如佛性,是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動不搖的。因為本性無相無一物,所以稱之為空性,因空性是理體,又名之為法身。雖然本性無相貌,但不是斷滅,能了了常知。這了了的靈知而知道的一切境相,都是法身靈知所顯的影子,影子雖然千變萬化、千姿百態,但本體空性靈知是如如不動的,所以法身又叫如如。
由法身如如不動的靈知而起的妙用,叫絕對的現量境,這個無分別無執著的現量境本來如是,就是這個樣子。也就是說,靈知面對一切境界時,了了常知,不加一點什么,也不減少一點什么,只是常知常覺,不動任何的分別愛憎心。這就是說明“如是降伏其心,如是滅度無量無邊的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用“如是”二字即可成就無上的光明解脫大道。能了解悟透通達了如是之法,即通達佛法。
靈知真心,不生不滅、不來不去、無凡無圣。圓覺經說“一切如來妙覺心,本無菩提及與涅,亦無成佛及不成佛,無妄輪回及非輪回。”佛說幾句話就能把人生宇宙的真理實際說得一清二楚,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靈知真心,是絕對的靈知,空空凈凈,沒有一點東西。根本沒有什么菩提或什么涅,也沒有什么生死輪回,更沒有什么成佛與不成佛,正是天下本無事迷人自擾之。
這一段是從體性上來說的,體性真空無一物,沒有這些名相與煩惱生死,一切眾生性與十方諸佛性同是一空性,空性無二,所以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性體真空沒有一點東西,名之為清凈法身,又叫智慧身,又叫空性慧,又叫大圓滿,也就是不著相的平常心。明了真心之后就不會著相,不著相即沒有一切的痛苦煩惱與生死。因為無量無邊的煩惱痛苦生死輪回都是因著相當真而起,如果見性不著相,煩惱生死本來空寂,根本就沒有這個事,都是一場虛幻的夢。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