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恍如一夢,生不由己、死無定時,世事無常、禍福旦夕,追求目標的不同、灑脫程度的差異也就構成了人生的不同境界,不同境界的人生帶給人們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有的人可能一輩子都在憂愁、煩惱、痛苦、悲傷甚至恐懼中度過;有的人醉生夢死、得過且過,放縱一生、浪費生命;有的人為權、為財、為名拼搏一生,失去的卻永遠高于其所得到的;有的人卻不受世俗名利的羈絆、不受情感的困擾、不受生死的脅迫,超然物外去探尋人生的真諦、堅持自己的信仰,悠游于天地之間,靜觀世間百態,以真理的目光審視一切,啟迪世人,最終達到無惑、無懼、無痛的境界。
人生境界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差異,皆因對世界的認識程度不同而導致自身覺悟水平的迥異使然。人生的一切痛苦、煩惱皆出于迷惑,皆因不能客觀地看待世界、不能正確地對待自身的欲望所致,為何不能客觀地看待世界、不能正確地對待自身的欲望?一是人類或多或少地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去評估世界、要求世界,這樣一來偏見、誤解、私利必然要遮蔽理性;二是人們總是受所處環境與教育的影響,難以保持一個獨立、清醒的自我。世界不是為人類而存在,社會不是為個人而運轉,主觀欲求與客觀現實碰撞的結果必然是失意,隨之而來便是痛苦、煩惱與悲傷,為名所累、為利所絆、為情所困、為權所變而不能獲得解脫。
何謂“解脫”?當世俗的一切已不再是羈絆,率性而為、順應自然,既不壓抑自己、也不放縱自己,既不避生也不畏死,只為真理與信仰而存在,達到無惑、無懼、無痛的境界時,便獲得了解脫。解脫者的肉體是為靈魂而存在,世俗的一切不過是其體驗生活、探求真理的手段,而未能解脫者則是靈魂為肉體而存在,世俗的一切是他們追求的終極目標,最終不可避免使自己淹沒在欲望中。解脫者不單純是造物主的奴仆,同時也是自己靈魂的主人,而未能解脫者僅是造物主的工具而已,表面上他們都在為自己而活、為各自的目標而奮斗,實際上他們都是在為他人做嫁衣、為社會做鋪墊,縱有片刻的歡樂又怎能彌補一生痛苦的折磨……
衡量一個人是否幸福不是依據他的權勢、財富與名聲,而是看他是否得到解脫,如果不能獲得解脫,這些東西只能成為禁錮其靈魂的桎梏,而非實現幸福的手段,一個人不能成為自己靈魂的主人,外在的東西對其而言又有什么意義呢?如果人的一生被俗務纏身而身心疲憊,那人生還有什么樂趣可言呢?
減少一份浮躁的虛榮,增加一點平淡的情趣,無論順境逆境,都要牢牢把握自己,才不會為世俗的身外之物所困,真正感受生活的真諦。始終保持一份平淡的心境,才是人生快樂的源泉,才能充分享受人生的美好。
漫漫人生征途,余細細品味平淡。
也許在你要死的時候,回憶你這一生,不會有遺憾,不會有悔恨,你自己覺得還不錯,乃人生的最高境界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