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古人說“勤于讀書,逸于寫作”。我們都有課外閱讀的經歷,在閱讀時都會對文章有所喜好,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常常還會產生表達的欲望。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閱讀體驗呢!把這些難得的體驗記錄下來,就是讀后感哦!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三年級小學生讀書感言,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小學生讀書感言 篇1
寒假中,我有幸讀到了一本名叫《佐賀的超級阿嬤》的書。當我翻開這本榮登臺灣暢銷書榜第一名的它時,我想,我沒有選錯!因為,它是繼《窗邊的小豆豆》后又一部“教育下一代絕妙教材”的成長小說!它有時令我狂笑不止,而有時卻又令我淚眼朦朧。
文章講述的是二戰時期,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分別投下了一顆原子彈,小昭廣的父親只因掛念家只身前往廣島“看看”,沒想到卻因受核輻射,而去世了。于是,因為無力扶養,母親將年僅八歲的昭廣寄養到佐賀鄉下的外婆家,沒想到迎接他的卻是一間破爛茅屋!在那物質匱乏的日子里,雖然日子非常艱苦,但是,樂觀的外婆卻總有神奇的辦法讓生活繼續下去,并且始終讓家里洋溢著笑聲與溫暖……
昭廣從一個皮鞋锃亮的“富有”轉學生,到一個比當地人還要“貧苦”的小孩,他在漸漸地成長著。雖然很生活很拮據,但是在與眾不同的阿嬤面前,總是可以迎刃而解,以快樂收場。
昭廣的外婆很愛喝茶。而喝過茶后,就會有茶葉渣,她會把茶渣曬干,用平底鍋煎脆后灑上鹽巴,就變成了“茶葉香松”;而有時,阿嬤會把吃魚肉后剩下的魚骨,讓昭廣把魚骨頭也吃下去,如果有實在嚼不碎的,就放在碗里,倒進熱開水,沖成骨湯喝下去,剩下的魚骨頭再曬干,用菜刀剁碎壓成粉,當作雞飼料;阿嬤的房子旁有一條河,河的上游是一個菜市場。阿嬤就把她的木棍橫在河里,而木棍也會不負重望,把一些從上游漂下來的樹枝、木片等攔截下來,曬干后當柴燒。木棒攔住的不只是樹枝,還有一些賣不出的蔬菜,被賣菜人丟在河里后,也讓阿嬤給截住了。
看完這本書后,我感慨、震撼。主要是因為超級阿嬤的樂觀:她從不認為貧窮是不快樂的,幽默豪爽的她在窮困面前也保持著應有的姿態和神采,正是這種樂觀的精神,讓她自己在貧窮的生活中感受快樂,也讓她所撫養的外孫島田洋七成為了日本喜劇泰斗,就是這本書的作者。
讀完這本書,我知道了人生的路上會有許多坎坷,我們會一次又一次地倒下。但是,我們要記住這句話:在哪里倒下就在哪里站起來!我們要像阿嬤學習,學習她開朗、樂觀,學習她的菩薩心腸,霹靂手段,如來智慧,最可貴的就是她的樂觀精神!
三年級小學生讀書感言 篇2
“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快樂大家一起分享,你會加倍快樂。”這是我讀完《凱琪的包裹》得到的啟發。
《凱琪的包裹》這本書繪畫精美,內容感人。我讀了一遍又一遍,真是愛不釋手。書的大體內容是這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荷蘭沒有剩下什么東西了,所以美國朋友喬羅西就寄了包裹給凱琪和她的朋友們。當郵差克萊弘把包裹給凱琪時,凱琪并沒有占為己有,而是和大家一起分享。后來包裹越來越多,和凱琪分享快樂的人也越來越多。最后,凱琪和她的朋友們也打算寄包裹給羅西和幫助過他們的好心人,他們將郁金香球根一箱一箱的寄給美國朋友。
凱琪和喬羅西的做法讓我很佩服,她們樂于助人,總是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快樂。在生活中,我也有和別人分享快樂的時候:媽媽從超市買了一大包的零食,我把一大部分零食分給了二姨家的姐姐,姐姐開心地笑了,看著姐姐高興的樣子,我的心里比吃了蜜還要甜。
三年級小學生讀書感言 篇3
讀《分一些蚊子進來》有感
前幾天,我讀了一篇《分一些蚊子進來》的文章。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標題,一個個大問號浮現在我的腦海中:蚊子是一種人見人厭的壞動物,為什么母親還要把蚊子“迎”進自己的帳中,這不是“自討苦吃”嗎?
讀完之后,我深有感觸。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在一個炎熱的夏夜,“我”從外地回來的第一晚,由于蚊蟲猖獗,無法入睡。母親見此情景,毫不猶豫地掀開蚊帳,把蚊子“迎”進了自己的帳中。母親為了讓兒子少受一點蚊子的侵擾,情愿讓自己身上多一個“紅包”,多一份“奇癢難耐”,也不愿讓兒子受一點苦。
天下的媽媽不都是一樣嗎?我們這些孩子哪個不是在媽媽的呵護下茁壯成長?我們的一言一行怎能不牽動著媽媽的心?在我們泄氣時,媽媽總會在一旁為我們加油打氣;在我們痛苦時,媽媽總會為我們分擔;在我們難過時,媽媽總會講一些笑話,趕走我們心中所有的不愉快……
一個慈愛的母親,隨時會和自己的兒女分擔憂愁、痛苦以及難過。在這個世界上,一切債務都可以還清,除了我們欠母親的情!
三年級小學生讀書感言 篇4
讀《回鄉偶書》有感
賀知章寫的《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時,笑問客從何處來。
這首詩說的是,有一個人小時候就離開了家鄉,回來時已是滿頭白發了,只有家鄉的口音沒有多大改變。家鄉的孩子都不認識他了,問他:“老人家您是從什么地方來的?”詩人表達的是事過境遷、物是人非,唯一不變的是對家鄉的熱愛。
這使我想起我回家鄉時的情景,我想老家一定會很熱,可是,到了家鄉令我大吃一驚,家里十分漂亮,安了霓虹燈,真是天翻地覆的變化。
三年級小學生讀書感言 篇5
今天我讀了《皇帝的新裝》這篇故事,他來自小朋友耳熟能詳的《格林童話》.
這篇文章講了皇帝愛穿新衣服.一天來了兩個騙子,自稱織出的衣服不但漂亮,而且能看出哪些大臣是苯或不稱職.為了表示自己聰明,稱職大臣都裝做看見了.皇帝給了騙子好處,穿上’衣服’出去了.百姓都夸耀皇帝的新衣,一個孩子的一句話讓皇帝明白自己被騙了.
讀完這篇童話,我不禁問自己,作為一國之君怎么會被騙呢? 毫無疑問全是因為虛榮心,全天下的百姓.大臣甚至皇帝都心甘情愿地被別人騙,也心安理得地騙別人.騙子之所以得逞,是因為他們看清了人們心中的弱點---甘愿被別人利用,為的只是滿足他們可憐的虛榮心.
實際上虛榮心是與生俱來的,但是孩子的心是單純的,隨著長大虛榮心也會越來越深.讀了童話后,我想提醒人們:保持一顆真誠的心.不要為了虛榮.放棄那顆真誠的心.
想想自己其實也這樣.看見別人拿出很貴的溜溜球玩真羨慕,怕爸爸媽媽不同意買,只能看著人家玩,可真正買了又覺得別人的更好,總覺得永遠滿足不了自己的虛榮心.
當我讀完文章后,我明白了虛榮心是永遠不可能滿足的,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虛榮心,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從今天起我要做一個知足的人.
三年級小學生讀書感言 篇6
讀《釣魚的啟示》
讀完《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靜。
課文主要講述了作者和父親在小島上釣魚,在離鱸魚捕撈的時間僅剩兩個小時的時間,作者釣到了一條又漂亮、又肥美的大鱸魚,他又興奮、又得意。可父親看了看時間,豪無商量地讓“我”把鱸魚放回湖里去。“我”只好依依不舍地跟大鱸魚道別。但是,這件事使“我”受益匪淺,因為這是一份金錢買不到的人生財富。
這篇課文讓我想起了一件事。那次,因為一個男孩在學校走廊上玩耍,在進行跳遠的動作時,口袋里突然跑出五元錢,他還沒有發現,就上課了。我撿起五元錢,得意地想著,這五元錢,對于我來說可不少啊!我可以用它買五十根棒棒糖或是五十支鉛筆,我的文具盒就都要塞滿了!可是我又想,用這五元錢,我會很快樂嗎?不知什么力量鼓勵著我,讓我迅速地把錢還給那個男孩。雖然我再也沒有見過那個男孩,也沒有得到一句表揚,可我,為自己的所做所為感到自豪。
現在的社會五彩斑斕,令人眼花繚亂。只要克制自己,就不會被物質財富所誘惑。要從小受到嚴格的訓練,才能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三年級小學生讀書感言 篇7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就像一縷陽光,它不僅能幫助我們學到新知識,而且開闊我們的視野。我愛讀書,書店常出現我讀書的身影。
有一次,我在家很無聊,我就去書店看書。到了書店,我拿起一本書,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我有時用鉛筆輕輕地畫出優美的詞語,又有時用字典查處不會讀的生字。不知不覺已經讀了兩個多小時,當書店的燈光暗了下來,我才發覺已經讀了這么長時間了,我心里很高興,因為又吃到了精神大餐。
在讀書的過程中,我還總結了自己的讀書方法:首先,把課文一遍又一遍地讀,直到讀通順;然后,畫出優美的詞語句子;接著,把不會的詞語找出答案,把不會的句子弄明白;最后,想象作者是什么樣的人,他會有怎樣的生活經歷,把全文的意思弄懂,想象接下來的情節,通過仔細品讀更深入地了解文章,體會作者的情感,明白全文隱含的道理,不會的字查字典。
我愛讀書!讀書使我充實,使我快樂!
三年級小學生讀書感言 篇8
讀書之美,美在感悟;讀書之美,美在積累;讀書之美,美在量變促質變;讀書之美,美在溫故知新。讀書,讓一個又一個嶄新的世界展現在我們的面前。讓我們于浮躁中追求寧靜致遠,喧囂里體味至真至純。
讀書,是美麗的。因為讀書的本身是一種享受、一種陶醉、一種境界、一種生命的投入。“學海無涯”樂為舟。俗話說: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水流低處靠的是下滑的坡道,人走高處靠的是讀書。“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在于修身養性,在于經世致用,在于靈魂的充實,在于精神的提升。
書 ,是人類最闊氣的珍寶。讀書是知識的積累,是財富的積淀,是人生包贏不輸的一場賭博。明人朱舜水說過“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不讀書,面目可憎,如果我們讀讀它的反面,不是說,讀書能助人出落精神,能使人活的漂亮瀟灑,容貌標致美麗。是的人生惟有讀書好。
三年級小學生讀書感言 篇9
讀書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雖然我從小就喜歡讀書,但是,我每讀一篇文章,從沒有認真去領會過文中所表達的含義。而且,不懂得去積累文中的好詞好句,讀一篇忘一篇,沒有學到新的知識,新的本領。
自從老師讓我們參加了“書香班級”活動以后,我學會了如何讀書,我會刻意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和其中的深刻道理,并摘抄文中的好詞好句。有不理解的地方我會向媽媽請教,我經常和媽媽一起“咬文嚼字”。比如:我在寫《詩仙李白》讀后感這篇文章時,我就非常敬佩那位老奶奶只要有恒心鐵杵也能磨成針的毅力。以及李白求知好學的精神。我讀懂了只要有恒心,鐵杵磨成針的真正意義 。”詮釋”對我來說是個非常陌生的詞,經過媽媽的耐心解釋,我終于明白了這個詞的意思。還有,我在寫《我最喜歡的姑娘》這篇文章時,我就摘抄了許多的好詞好句,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段是——每當下起蒙蒙細雨,柳樹就更美了——
我經常把精美的詞句借用到我的文章中,經常得到媽媽的夸獎。我覺得只要用心讀書,用心積累你就會找到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
我讀書,我快樂!
三年級小學生讀書感言 篇10
《童話山海經——長臂人和長腿人》讀后感
過年的時候,我在家里讀完了一本書,名字叫做《童話山海經——長臂人和長腿人》。這本書里面把《山海經》中各種奇奇怪怪的人都寫成了童話,非常好玩。
就拿這個《長臂人和長腿人》來說吧。里面講了在上古時代有兩個村子,一個叫扶桑村,一個叫姑射村。扶桑村里住著長臂人,姑射村里住著長腿人。剛開始的時候,長臂人和長腿人總因為一些小事吵架、打仗的,后來慢慢接觸后,他們開始互相理解,取長補短。比如去海邊捕魚,長腿人就可以背著長臂人,各展所長,互惠互利。再后來,他們都生活的很幸福。
讀了這個故事后,讓我明白了,只有合作互助才能做好事情。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各有各的長處,也各有自己的短處,互相補充、組合,才會讓力量變大變強。
媽媽也告訴我說:“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兩個人交換,每人還是只有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兩個人交換,每人就有兩種思想。”這說明了合作的重要性。
所以說,無論在何時何地,合作都是必須的。現在是這樣,將來也會是這樣。《童話山海經——長臂人和長腿人》這本書真有意思,既能讓我讀童話還可以讓我懂得很多道理。我希望朋友們都來讀一讀這本書。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