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的前半部分,很像中國古代版的《傲慢與偏見》:
一個中等人家,有好幾個適齡待嫁女兒,她們和她們的家庭,需要挑選以及爭取更好的結婚對象,以保證婚后生活的利益最大化。這個過程同時摻雜理智和情感。
那么應該如何挑選結婚對象呢?
在顧廷燁出手之前,盛明蘭最可能的結婚對象是行醫(yī)世家出身的經濟適用男賀弘文。
在和祖母討論這門親事的時候,明蘭說了一個觀點:
“與人相守,最終依靠的還是那最低處。”
這就是盛明蘭的挑選結婚對象的法門:看品性最低處。
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一個人能不能結婚,適不適合結婚,值不值得托付終生,你不能只看他在人生最高處的樣子,更要看他在人生最低處的樣子。
你不能只看他平時是什么樣子,心情好的時候是什么樣子,更要看他憤怒、氣急敗壞、情緒失控、行為失序的時候是什么樣子;
你不能只看他對你好,對你殷勤的時候是什么樣子,更要看他和你有利益沖突的時候是什么樣子;
你不能只看他諸事順遂、春風得意時的樣子,更要看他遭遇挫折,身處低谷、落魄時的樣子,是從此一蹶不振、自暴自棄,還是能抗住事,收拾心情,重新上路?
要知道這世上,有的人是絕不虧待別人的性格,有的人是絕不虧待自己的性格。
有人說,“結婚是人生最大的賭博,結果卻要在漫長的一生中慢慢展示。”挑結婚對象看品性最低處,就算輸,你也不會輸?shù)锰珣K。
明蘭的擇偶觀對我們很有借鑒價值。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