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少男還是少女,是圍墻外還是圍墻內,是相信真愛還是懷疑真愛者,相信在不少人心目中都或多或少有一種對真愛的角逐不管是否能如愿。因為在每個人的本性里面其實都有一種對愛的渴求,而愛情應是首當其沖。人,生命的第一個先決條件就應是愛的存在,也只有這份愛才能給我們以生命最大的源泉與動力。人世間真有所謂的“真愛”嗎?真有那種“驚天地,泣鬼神”般的愛情故事?真有小說家筆下那種纏綿悱惻、蕩氣回蕩的感情嗎?
我想應是有的,只不過人們對真愛的追逐往往陷入一種自發性認識的誤區,多認為真愛是轟轟烈烈,非同尋常,或者是多波多折,愛得死去活來,那才顯現出愛情的偉大與壯烈,就如《梅花三弄之梅花烙》的男女主角為愛情流盡那么多眼淚,甚至最后要用死亡來詮釋,才造就出如此之千古流頌感動人心的愛情故事來。可能是接觸電視與小說太多了的緣故吧,人們似乎都不由自主拿里面的人物和故事來定義和衡量現實生活中的許多事情。事實上,虛擬的內容與真實存在的東西總是有著很大差別,雖也有其可取的一面,但并不能完全替代現實生活。轟烈的感情多只是一種激情,容易轉瞬即逝,而真愛應更多的在于一種平淡中的快樂,一種簡單的幸福。也就是當你遇到那么一個人時,心靈會從未有過的從容、平靜與釋懷,只想停下來不想再走,只想和其攜手一生不管風雨再不再來。“曾經在幽幽暗暗反反復復中追尋,才知道從從容容平平淡淡才是真”應是對真愛一種最好的闡述。
如何給“真愛”下一個確切的定義?有的是肉體上的,有的是心靈上的,有的是生活中的。也許,在現在這個社會“愛”與“不愛”的界限早已模糊不清;也許,關于真愛人們可以有多種說法,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真愛絕對是心與心的碰撞,靈魂深處的共鳴,是那種“心有靈犀一點通”“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我們常說的“似曾相識”“似是故人來”就是這么一回事。
常聽人們說得很多的一句話:在對的時間遇上錯的人,是一種心傷;在錯的時間遇到對的人,是一種遺憾;在對的時間遇上對的人,是一種幸福。
你,是第幾種人?
我認為,每個人哪種都不是又哪種都是,是有一個階段性時期。
在年輕的時候,我們多是第一種人,因那時年少不懂事,往往不懂得珍惜而錯過,徒留傷悲,這是個“對”的時候,擁有著追求與爭取的權利。經歷“愛海”的浮浮沉沉,愛得太累到最后失去標準,隨便找個人結合在一起,這時才遇到那個自己一直苦苦等待尋覓的人,卻已沒有了再去“愛”的資格,是“錯”的時間,往往最終擦肩而過,一輩子的遺憾。有人經歷了“愛”與“被愛”,“擁有”與“失去”之后,終于知道自己所要找尋的什么,掙脫一切束縛,甘愿用一顆真心,執著守候生命中另一半的出現。沉淀千年的情懷,終因他(她)的出現再度蘇醒,原來對方也和自己一樣是歷經千波萬劫后的千年之戀。在這個“對”的時間里,遇到了“對”的人,最終相守在一起,是一種幸福。
真愛多是姍姍來遲,因為在年輕的時候,我們都太任性倔強,太輕狂桀驁,不經世事,注定會折煞彼此間的感情。當經歷過愛情的失敗后才會真正長大,當嘗試過“光壞”的籠罩和“物欲”的滿足,當看過太多的風云變幻、滄海桑田之后,我們的心靈才會真正趨于成熟,才能真正做到淡然放開,也只有在這個時候,你才會知道你自己真正所要的是什么。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佛說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那么茫茫人海,兩個人的相遇相識相知到最終相守,又得需要多少千年的期待和祈禱?需要飽經多少的風吹雨打,積多少的善和德,受多少的苦和難,上蒼才會把這人世間最美麗的東西恩賜于你?!
任何美好的東西,都是歷經千辛萬苦才能得來,你得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敢于承擔在追尋過程中所遭受的種種。如果你恒心不夠堅韌或意志不夠堅決,不能堅持到最后,你只能認輸,而不能責怪所謂上天的安排。正如那首歌所唱,一生要失敗幾次才懂得成功的意義,一生又要愛過幾回才真正懂得愛的真諦?也只有在懂得與領悟真愛的含義之后,才會善于發現敢于追尋并懂得珍惜和最終擁有,踏上幸福之門。
戀愛百分百,其實就在乎你的心,跨越一厘米那是理想寶地,不能不相信幸福就在附近。不要等到下輩子的輪回,再重復這千年的等候。穿越千年的傷痛,只為找一個結果;穿越千年的哀愁,只為守候靈魂最深處的撼動,最美麗的感動需要用一生來守候。
我們都曾失去過記憶里最初的愛,都曾明白有些東西一旦錯過就永不可重來。遇到了就應好好珍惜,不要害怕去坦白,給自己留下那么多難以彌補的遺憾。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若非一番寒砌骨,哪得梅花撲鼻香。紅塵自有癡情者,莫笑癡情太癡狂……(文/千尋)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