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常說“窮寇莫追”,意思是盜匪已經逃跑,就別去追了。為什么不追?因為怕把那盜匪逼急了,狗急跳墻,拼命。
十幾年前,我帶太太第一次去歐洲,旅行團在短短十天當中游了五個國家,所以到法國的時候沒有安排參觀羅浮宮。但是因為我熟悉巴黎,旅行團又正好在羅浮宮附近用午餐,于是帶著太太以最快的速度跑去,一下子就沖進大廳,看了維納斯、勝利女神和達·芬奇的《蒙娜麗莎》,還買了個勝利女神的復制品。
回到游覽車,我和太太出示新買的東西,得意地說我們以驚人的速度看了許多名作。旅行團里的人都瞪大眼睛,做出驚訝又羨慕的樣子,其中有個人突然問:“門票很貴吧?多少錢?”
我和太太一下子怔住了,因為我們一直到出來,才發現沒買門票,我們居然是由“出口”沖進去的。
所幸我才怔了一下下,那問話的人就把話題帶到別的地方,解除了尷尬。
直到今天,我都記得那一刻,對那解除尷尬的中年胖女人很感激。沒錯!她心里說不定想,我根本只是到藝術品店買了個復制品,就回去吹牛逛了羅浮宮,所以答不出票價多少。但是也因為她這樣猜,怕出我糗,所以立刻又把話題帶開。
今天我又對女兒說這個故事,因為她說有個叫艾琳達的同學,暑假去了北京,住在我們住過的那家有名的飯店。可是當她提到飯店大廳的水晶球、擺滿瓶瓶罐罐的餐廳和地下室的畫廊時,艾琳達卻全答不上來,所以我女兒猜她同學根本是吹牛的。
我突然發覺孩子大了,應該學習怎么處世。課本上雖然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但那“洞明”并不是教人把每個真相都挖出來,而且攤在大家眼前。“人情練達即文章”,“練”是熟練、是成熟,是知道什么可以問、什么不必問。“達”是通達,要通情達理,為自己想,也為別人想。
所以我要對女兒說:“當你感覺艾琳達可能吹牛,發現她一問三不知的時候,你應該繼續問,甚至當著大家的面問,還是立刻像我所說的那個旅行團里的婦人,把話帶開?你打破砂鍋問到底,叫對方認錯,甚至當場落淚,對你有什么好處?而且你要知道,有些人因為行程趕,早起晚歸,旅館只是她睡覺的地方,確實可能連旅館大廳都沒看清就離開了。你何不往這個角度去想,犯得著猜她說謊嗎?”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