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活的人,或者說取得成功的人,其實懂得了兩個字:舍得。生命中有許多東西,甚至是最愛的,都要學會舍得放手,舍得離開,正如儒家所說,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的道理一樣。
古語道: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兵法云: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都在舍與得之間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比如,現(xiàn)在有些人在專業(yè)上缺乏一技之長,眉毛胡子一把抓,樣樣精通,樣樣稀松,使自己找不到定位。“舍”需要智慧,“得”需要勇氣,現(xiàn)代人更需要具備這樣的智慧。
猶如我們一路前行,眼前的風景秀麗,美輪美奐,當舍不得趕路前行的時候,也許我們便失去了更多前方更美的風景。
30年前,一家兄弟兩個人都想入伍參軍。體檢結(jié)束后,哥哥決定放棄參軍。因為家中還有父母要照顧,父母親年老多病,如果沒有他的照顧生活都會成為問題,地方政府同意了他的要求。哥哥最終留了下來,這樣的決定似乎合情合理。
現(xiàn)在,哥哥卻認為這是一個令自己抱恨終生的決定。當年入伍的弟弟趕上了戰(zhàn)爭,也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好時候,現(xiàn)在已是軍銜至上校。15年前轉(zhuǎn)業(yè)到地方,先后擔任過建設(shè)局局長,副縣長。
而他,只是一個農(nóng)民,每天在田間勞作,心里盤算著一年的收成,也希望來年有個好年景。弟弟當上縣長之后有時回鄉(xiāng),坐著黑色的小轎車,身后是一隊的陪同人員。每當這個時候,當農(nóng)民的哥哥就對孫子說:“爺爺當年要是不管你的曾祖父母,現(xiàn)在也是那樣大的官。”他為這件事情郁郁寡歡,逢人便說。他真希望時光倒退幾十年,還有機會讓他再次實現(xiàn)自己未了的愿望。
后來,弟弟從領(lǐng)導(dǎo)崗位退下來,回到老家,建了兩間房屋。每天早睡早起,有時候也在自家地上種一些瓜果蔬菜。有一天,他和哥哥在田間相遇。他說:“哥啊,我真羨慕你,要是當年我選擇不參軍,多好?。?rdquo;哥哥立即站起來說:“哎呀,你怎么這樣想呢?”他吸了一口氣,說:“母親去世時,我正在部隊。父親生怕影響我的情緒沒告訴我。父親去世時我身在他鄉(xiāng),又被公務(wù)拖累,也沒給他老人家送終。哥啊,當年那個決定,真是讓我抱恨終生啊!”哥哥愣在那兒,看著弟弟那頭,感慨萬千。
不管走哪條人生的路,有得必有失,如果當初兩個人的選擇交替,也許幾十年之后,他們依然會有這樣的感慨和失落。最好的也許就是自己不曾擁有過的吧。
【感悟】
有得必有失,這是自古的道理,上天是公平的,他讓我們失去一些東西之后也會給予我們回報。患得患失是我們在成功路上的基石。任何事情、任何改革、任何進步想要“得”必須先有“舍”。舍得既是一種處世的哲學,也是一種做人做事的藝術(shù)。若真正把握了舍與得的機理和尺度,便等于把握了人生的鑰匙和成功的機遇。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