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菲坐在宿舍的床邊上、緊握著拳頭氣憤地說:“我永遠也改不了,我一錯再錯!”
袁菲所指的是她一次又一次地聽從她的朋友王莉勸她做這做那。
這一回,她聽了王莉的意見,因為她睡在下鋪,上鋪床板上的灰塵時不時掉下來。所以他們一塊去商店選一塊步將床板包上,這樣的話灰塵就不會直接掉在她的床上了。因為王莉喜歡這種布,還說這塊布不僅能遮擋灰塵,還讓人感到很溫馨。她聽了王莉的話,選中了這種。而現在,不是王莉睡這個床而是她,她討厭它!她怎么也不習慣。她感到,這一折騰既花費了錢,又讓人感覺很難受。
袁菲意識到自己不僅是對選布一事憤怒,而且氣憤自己又受了王莉意志的擺布。她自己總是這樣,一旦,她不滿意了就將責任推給對方。可是每做一件事情之前,她總是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到最后作決定的時候總是改變初衷。
同樣也是王莉,說袁菲太胖了,勸她節食。王莉還說她的衣服不夠漂亮,使她為此又花了一筆錢。
袁菲問題的關鍵在于學會尊重自己的意見。過去她的意見總要事先受王莉的審查或者某個類似王莉的人物的審查。后來她有了進步,盡管王莉說那件衣服的顏色“不太好,價也太貴”,她還是買了那件衣服。袁菲回憶說:“我差點又讓她說服了。但我還是買了,因為我喜歡,您可以想像當時王莉的臉色多難看!”最有趣的是,最后王莉自己也買了一件,因為這件衣服真的很時尚。
袁菲現在所做的調整只是與另一個女人的關系的界限。她仍然把王莉當作好朋友。
李晶是位年輕婦女,她愿意讓一位朋友擺布她的生活。與袁菲不同的是,李晶卻是主動要求受控制。當她的垃圾處理裝置出毛病后,她給好朋友陳蕾打電話,問她怎么辦。訂閱的雜志期滿后,她也去問陳蕾是否再繼續訂。有時她不知晚飯該吃什么時,也給陳蕾掛電話問她的意見。陳蕾一直像個稱職的母親一樣;直到有一天出了亂子。那天,李晶的一個兒子摔了一跤,衣袖給劃了個口子,需要縫針。李晶又打電話問問題了,由于非常疲倦,陳蕾嚴厲地說道:“天哪!看在上帝的分上,李晶,您就不能自己想想辦法?就這一次!”說完就掛了電話。
李晶對陳蕾的拒絕使她感到迷惑不解,她說:“我還以為陳蕾是我的朋友呢。”
過分的依賴會損害你和朋友的關系,而且是雙方的,朋友并非父母,他們沒有指導和保護你的義務,他們能給你支持,但不可能包辦代替,你必須清楚,他只不過是朋友而已。你自己不能做決定,缺乏主見,就會使你受到朋友正確或錯誤的意見的影響。為此,你應該立刻決定,擺脫對朋友的依賴。
【感悟】
古人云:“人生得一知己,足以。”誰身邊都有幾個朋友,但是很少人能夠正確處理朋友之間的關系。他們知道與朋友平等相處,有來有往,互相幫助是必要的,卻不知道,要擺脫對朋友的依賴,不要事事替朋友操心,拿主意。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