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大學的時候,幾乎每年到了考研前兩個月,學校自習室和圖書館都是爆滿狀態。
有人抱著被子縮在樓道角落默讀知識點,有人晚上打著臺燈三小時不抬頭,有人在天還沒亮的時候就已經出來晨讀——他們為了自己的夢想很努力地拼搏著。
可是,也有人總是打著學習的幌子,麻痹自己。
我有個室友,大三那年決定要考研。前期勁頭很足,每天早出晚歸去上自習,資料買了一大堆。至少在我們看來,他是很努力的。
有一次,我需要去圖書館查些資料,就和他一塊兒去了自習室。直到現在我還清楚地記得,從晚上6點到9點,他看書半小時,玩游戲兩小時,剩下半小時用來發呆和打卡。
10點左右的時候,我收拾東西回宿舍,問他要不要一塊兒走。他說,今天計劃學到11點,現在時間還沒到,你先回。然后低頭接著看手機。
不到半個小時,空間里就多了一條動態:“生命不息,奮斗不止”。后邊還附帶一張夜色中的圖書館照片。
考研結果出來,他不出所料地落榜了。他跟我抱怨:“我已經那么努力了,為什么還是沒考上?”
因為,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而已。每天和別人花費一樣的時間,卻在別人努力的時候打著學習的旗號浪費青春,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我曾經問他,既然在圖書館也是玩手機,回宿舍躺在床上玩豈不是更舒服?他告訴我,在圖書館玩手機沒有負罪感,而且還可以安慰自己,至少我曾經努力過。
2
有一個詞語叫做“瞎忙”,生動地詮釋了那些試圖用“我很努力”去麻痹自己,然后安心走向死循環的人。
曾經看到一個帖子,有人問:“一個進入職場已經7年的人,卻還是在公司的最底層,我要辭職嗎?”
看到他的提問,很多人好奇:一個在公司踏踏實實干了7年的人,按理說早該升職了,怎么還會在最底層呢?
原來,這個人剛進公司的時候確實很努力,晚上很晚才離開,早上又是第一個來。所有人都調侃他,恐怕用不了半年就要升職加薪了。
可是,和大家預想的不同,兩三年過去了,老板始終沒有提過這件事。
他按捺不住,私底下旁敲側擊問老板。老板委婉地說:“這幾年你確實很辛苦,可是你的辛苦毫無價值,也沒有給公司帶來利益。準確來說,你只是試圖用忙碌來營造一種你很努力的假象,至于成果,你并不關注。”
確實,他每天去辦公室之后,不是高效率地完成本職工作,而是做一些無用功。打掃衛生、復印資料、點餐取外賣,這些事情完全有人做,他卻把時間都花費在這些事情上,絲毫抓不住工作的重點。
公司的規章制度他能倒背如流,卻不知道這些制度是要為工作服務,而不是超越工作的。桌子上的材料堆得很整齊,可他連一本都沒有真正看過。
雖然和別人工作時間相當,甚至比別人還要忙碌,但這一切都只是他自導自演的一場戲,戲演完了,什么都沒留下。到最后,他還覺得“千里馬常有,而伯樂卻沒幾個。”
一個看起來積極向上實際卻胸無點墨的人,不會在職場里走得太遠。因為任何沒有走心的努力,都只是在作秀。
3
成功的人大致相似,失敗的原因卻各有不同。但不少人的原因都是因為間接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
網上看到一個段子,說的是人為什么喜歡嗑瓜子?因為嗑瓜子的回饋周期很短。你從嗑到吃進嘴里,花費不了多長時間,就能得到反饋。
可工作和學習卻不同。你學一兩年都不一定能確切地感受到變化,所以,人總是對這些事不上心。
這種情況就導致,你看到別人優秀的時候就想要拼命努力,但學習的熱情總是持續不了多長時間。
上學的時候,發誓這次一定要好好學習,于是頭懸梁錐刺股。可還沒學一會兒,便又拿起了手機。
工作的時候,讓無用的忙碌填塞著時間,刷刷微博逛逛知乎熬到下午七八點,還口口聲聲說自己很忙。
談戀愛的時候,只是一味詢問別人為什么不愛你,卻從來不改變自己。
學什么都不踏實,學什么都是三分鐘熱度,卻始終沉浸在自己很努力的幻想中自我感動。偶爾也會自我鞭策一下,但轉個身就忘了剛才還斗志昂揚地想要拼搏。
這個世界上,有一件可怕的事情叫假裝很努力,并且還認為自己真的很努力。
但如果努力沒有效率,便是徒勞。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