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追求品味的人,都應(yīng)該做一個悅己者。
01
雙十一之后的這幾天里,
有人開始在朋友圈展示品位:
“這是喬治·克魯尼的同款西服。”
“這是貝克漢姆的同款內(nèi)褲。”
“這是布拉德·皮特的同款香水。”
這樣的展示,讓我想起了美學(xué)家蔣勛講的一個故事。
一位朋友,買了棟億元豪宅,
并找了著名設(shè)計師來裝潢。
然后邀請蔣勛去他家做客。
蔣勛到了之后,富豪便開始炫耀品位:
“你看,這是明式家具。”
“你看,這是意大利最貴的床。”
在富豪的炫耀中,蔣勛發(fā)現(xiàn):
“他住了兩年,卻連廚具的膠膜都還沒撕。”
滿屋子雖都是頂級奢侈物品,
但就是沒有一點家的煙火氣。
“這些奢侈物件,不過都是擺設(shè)而已。”
很多人以為,品位就是“貴”。
但蔣勛說:“品位不是通過財富、物品、服飾把自己和別人區(qū)分開來,當(dāng)你想以此區(qū)別自己和別人時,你就已經(jīng)失去了品位。”
02
你身邊一定也有這種人吧。
聽音樂只聽黑膠唱片,
逛書店只逛獨立書店,
看書只看昆德拉、博爾赫斯,
看電影只看冷門的文藝片,
旅行只去人跡罕至的秘境。
一句話說完,他就是喜歡“小眾”,
對一切大眾的流行保持距離,
在潛意識里認(rèn)為自己是“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其實若是真喜歡挺好,
但很多人并非真喜歡,
而是借“小眾”來裝品位。
瞎編了一部叫《即使變成了甲殼蟲卡夫卡也還是進不了城堡》的電影,
胡謅了一段劇情和IMDB編號,
并將同事的英文名杜撰為演職員表,
然后把這部不存在的電影扔進了豆瓣電影庫。
結(jié)果你猜怎么著?
豆瓣評分竟然高達8.9,
很多人竟然還留下了影評,
“觀后潸后淚下、泣不成聲。”
“CULT片杰作!硬史新定義。”
你看,很多人就是這么作,
他們認(rèn)為,“小眾”就是品位。
所以喜歡用“標(biāo)新立異”展示自己。
但這種標(biāo)新立異并非真正的品位,
美學(xué)家海樂比說得好:
“如果你覺得小眾就是品味,
實際上是進入了一個怪圈,
那就是你實際上追求的品位,
只是為了迎合別人心中認(rèn)為的那種文藝范,
而不是真正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覺,
這又怎么能叫品位呢?”
03
之所以寫前面兩段故事,
是因為我想來談?wù)勂肺弧?/p>
說實話,我也不知道何為品位。
但常有讀者在后臺留言詢問:
“如何才能成為有品位的人?”
“如何才能過上有品位的生活?”
“是不是只有有錢才能有品位?”
所以,我想無恥地來談?wù)勂肺弧?/p>
我見過無數(shù)關(guān)于品位的詮釋,
但我最喜歡謝熊貓君的那句話:
“把自己當(dāng)做世界上最重要的人來照顧。
當(dāng)你照顧好了自己,
品位就會照顧好它自己。”
這句話,我覺得盡得品位神髓。
04
王諾諾講過一個故事:
有一次她乘飛機,旁邊坐一女人:
穿著絲襪筒裙高跟鞋,
一張臉描畫得極為精致。
王諾諾覺得這女人腦子有病:“要飛8個小時,我都恨不得穿睡褲上去,她竟然帶全妝。”
但飛機進入平流層后,
那女人脫下高跟鞋,換了雙棉拖鞋。
接著掏出一個大號化妝包,
將卸妝水、面膜、眼罩等一字排開,
然后去廁所將妝容卸了個干干凈凈。
吃完飯后,她又敷了一個補水面膜,
然后戴上眼罩,安安靜靜地睡了。
還有一個小時就抵達目的地了,
那女人又去了一趟廁所,
回來時妝已畫好,神采奕奕。
看著她如此嫻熟的流程,王諾諾心想:
“她肯定是在大公司上班,經(jīng)常出差見客戶。”
飛機入港,停穩(wěn)。
那女人拿出手機,貼面說:
“媽,我一會兒就到家了。”
此話一出,王諾諾被震撼得五體投地:
“忽然覺得她生活得好有品位。”
什么是品位?
生活大師松浦彌太郎說得好:
“任何一個追求品位的人,
都應(yīng)該是一個悅己者,
你的愛好,你的生活方式,
都是為了取悅你自己,
而不是為了炫耀和交配。
當(dāng)你懂得了如何取悅自己,
你的生活自然就有了品位。”
05
以前單位有一位同事,
平時總是西裝革履、纖塵不染。
你和他出去參加活動時,
他總是喜歡在“品位”上指導(dǎo)你:
“這種活動,用祖馬龍香水比較好。”
“牛排要吃六分熟,不然顯得很土。”
“哎呀,你還喝香檳啊,甜酒是沒有品位的象征。”
因為他常說這樣的話,
搜易我們都覺得他生活得很有品位。
但有一次,我去他家拿資料時,
一進屋子,就跌破了眼鏡:
衣服堆得到處都是,沙發(fā)油膩膩的,
馬桶上厚厚一層污漬,慘不忍睹。
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他的品位,都是做給別人看的。”
秋小愚寫過一個賣早點的女人,
這個女人跟其他賣早點的人都不一樣。
她永遠穿著和打扮得干干凈凈,
50多歲了,可她卻打扮非常精細(xì),
小到一根眉毛,大到長密的卷發(fā),
都弄得是那樣的舒服和妥帖。
“收攤后,她在臉上敷了一張面膜。
那張面膜不貴,幾塊錢。
可是,我至今忘不了的,
是她對著門口木欄上掛著的鏡子,
一點一點貼在臉上的樣子,
因為我從她那種細(xì)微的舉動里,
看出了那點對生活的情深。”
什么是品位?這才是品位。
很多人以為,品位就是貴。
要舍得花錢,花得起錢。
其實不是。
真正的品位,不是花得起錢,
而是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與條件,
并在有限的條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與生活。
06
我特別喜歡講作家艾小羊的故事。
艾小羊買了一條日和手帖圍裙,300塊。
材質(zhì)是粗棉布,越洗越軟,越洗越柔。
閨蜜見了這條圍裙后愛不釋手,
但得知價格后說:“太奢侈了。”
艾小羊說:“你上月才花一萬買了個包。”
閨蜜立馬解釋:
“買這個包是有用的,
你拎著它,感覺自己就是個成功女人;
拎著這包碰到高帥富時,你不怯場;
拎著這包去談業(yè)務(wù),你的可信度高。
你買這么貴的圍裙,
能穿出去嗎?能談業(yè)務(wù)嗎?
只是在家用而已,哪里需要這么好。”
艾小羊回復(fù)了一句很經(jīng)典的話:
“越是別人看不到的東西,
就越是一個人生活質(zhì)量的標(biāo)志。
因為這些東西,
讓生活成為生活,而不是簡單的生存。
如果說一個價值幾萬元的包,
是為了加深公眾對你的印象,
那一條幾百塊錢的棉布圍裙,
則是為了加深我對生活的認(rèn)識。”
這段話,真是說得絕了。
判斷一個人是否真的有品位,
不是看她的衣服有多貴,手包有多大牌,開的是什么車……
而是看她生活的細(xì)節(jié):
護手霜是不是包包里的常備品,
內(nèi)衣是不是隨便買買的便宜貨,
毛巾是不是用了半年都沒換,
…………
因為一個人獨處時的狀態(tài),
才能真正代表她對生活的態(tài)度。
因為越是別人看不到的東西,
就越能證明我們夠不夠愛自己。
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精致,
才是真正的愛自己,才是真正的有品位。
07
去年寫《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時,
我提到過一件事:
一位朋友來我家玩,一番巡視后問:
“這是什么茶杯啊?”
我回答后,他嘖嘖地說:
“哎呀,干嘛還要特意買呢,
用喝水的杯子泡茶不也一樣喝嗎?”
看到茶葉,他也一個勁感嘆:
“你買那么多茶葉干嘛?
喝來喝去,還不是水?還那么貴!
喝完只剩一堆爛葉子,太不劃算了!”
我笑笑說:“買一套不算昂貴的茶具,
是為了布置一個讓我滿心歡喜的茶席。
一泡茶7克,可以沖泡20次,
每泡最少20分鐘,一斤茶可以喝70次,
也就是說我可以喝460個小時,
我買的是460個小時的愉悅心情和自在狀態(tài)。”
他嘴巴一撇:“反正我覺得不劃算。”
我心里只能來一句:“生活是過給自己的。”
松浦彌太郎有句話說得好:
“品位不是物質(zhì)的表象,
而是由內(nèi)而發(fā)的讓自己活得更好的愿景。
所以最好的用錢之道,
就是把錢用在豐富個人體驗和感受上。”
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說越是私人化體驗的東西,
就越能證明你有沒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
就越能證明你的生活有沒有品位。
品味不是告訴別人你是怎樣,
而是你自己品出的生活的味道。
08
有一次,蔣勛和朋友一起閑聊。
有人說:“我喜歡阿瑪尼。”
有人說:“我習(xí)慣古奇。”
有人說:“我喜歡香奈兒。”
一位朋友問蔣勛:“你喜歡什么品牌?”
蔣勛說:“我只是喜歡純棉、純麻,
因為我覺得它們很溫暖,
材料本身有觸覺上的記憶,
排汗吸汗的過程也非常舒服。
名牌不適合我,因為我喜歡自在。”
什么是品位?
品牌并不是品位。
不是說穿阿瑪尼就代表高品位,
不是說提香奈兒就代表高品位。
品牌也不是“標(biāo)準(zhǔn)”,
不是說牛排必須要六分熟才有品位,
不是說什么奶酪必須配什么酒才有品位。
真正的品位,是回來做自己。
就像蔣勛所說的:
“品位是不被流行所干擾。
一旦你刻意去追求什么大牌,
一旦你刻意去附和什么標(biāo)準(zhǔn),
你就已經(jīng)失去了品位。
品位是回來做自己,
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09
真正愛生活愛自己的人,
即便到了監(jiān)獄,也一樣有品位。
鄭念,被稱為中國最后的名媛。
1966年,“文革”爆發(fā)后,
她因“莫須有”的罪名被捕入獄。
禁食、拷打、單獨監(jiān)禁,
獄中七年,她受盡折磨。
但其他囚犯都破罐破摔、任憑狼狽時,
鄭念卻把自己活成了“獄中的玫瑰”。
她借來掃帚,把監(jiān)牢打掃得干干凈凈。
她借來針線,將破毛巾縫制成馬桶墊,
還給貯存水用的臉盆做蓋子防灰塵。
監(jiān)牢條件有限,但她每天堅持清洗。
當(dāng)看守員嘟囔著嫌麻煩時,
她振振有詞地背出毛主席語錄:
“以講衛(wèi)生為光榮,不講衛(wèi)生為可恥。”
一句話竟讓看守員無言以對。
就這樣,她把狼狽不堪的獄中生活,
上海永安公司四小姐郭婉瑩也一樣,
50歲時,丈夫被劃為右派死于獄中,
她被趕出大宅去刷馬桶。
但即便去刷馬桶,她也要穿旗袍。
在逼窄樓道里,她用煤球爐子,
也要蒸圣彼得堡風(fēng)味的蛋糕。
沒了上等茶具,她用搪瓷缸子,
每天也要雷打不動地喝自制下午茶。
什么是品位?這才是品位。
品位是一種求好的精神,
是在一定條件下尋求該條件下最好的生活方式。
是即便處于糟糕的生存狀態(tài)下,
依然竭力要把生活過出詩意的生活態(tài)度。
正如郭婉瑩所說:“我就是愛自己啊!”
10
一位生活苦悶者去拜訪禪師,
訴說自己各種不遭人待見的苦惱。
禪師聽后,指著窗外一株植物說:
“你看,那是什么花?”
詩人說:“夜來香。”
禪師問:“它為何不白天開花,而在夜晚開花?”
詩人搖搖頭。
禪師說:“因為它開花,只為取悅自己!”
品位也一樣。
品位跟別人無關(guān)。
品位和流行無關(guān)。
當(dāng)你刻意去琢磨品位是什么套路時,
品位就已經(jīng)離你越來越遠了。
還是謝熊貓君說得好:
“請記住,并且經(jīng)常對自己重復(fù)一句話:
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是我。
把自己當(dāng)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人,
不是說要自私,
而是說要把自己當(dāng)做世界上最重要的人來照顧。
當(dāng)你照顧好了自己,
品味就會照顧好它自己。”
任何一個追求品味的人,
首先都應(yīng)該成為悅己者。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