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一定讓你感慨良多吧——
從你組建一個家庭開始,從你買的第一套房開始,從你買的第一輛車開始,從你生的第一個寶寶開始……對生活的焦慮,對工作的困惑,對健康的考究,都不同程度地侵入到你的大腦中。
唯有智者,才不會寸步難行。
沒有誰能夠參透未來的人生十年,但懂得“三七人生觀”——三分取,七分舍,至少能讓你在未來的每一步里都走得踏實。
這一點,能顛覆你的人生。
龍應臺曾經這樣評價人生歷程:
人生其實像一條從寬闊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結伙而行,歡樂地前推后擠、相濡以沫。一旦進入森林,草叢和荊棘擋路,各人專心走各人的路,尋找各自的方向。
那推推擠擠的群體情感,那無憂無慮無猜忌的同儕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期有。
離開這段純潔而明亮的階段,路其實可能愈走愈孤獨。
你將被家庭羈絆,被責任捆綁,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復雜和矛盾壓抑。
30歲,人生的黃金分割期,再也沒有足夠多的機會試錯,你走出的每一步里,都是兩極分化的代價與收益。
人到中年,都不簡單。
01
30歲以后,你要過上品質生活
大作家蔡瀾有一次夜間坐飛機,機身突遇氣流,顛波不止,身邊的游客都嚇壞了,死死地抓住座椅扶手,只有蔡瀾坐在座位上氣定神閑,飛機穩定后,那人問他:“老兄,你死過嗎?”
他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我活過。”
他確實算得上是活過:
從電影圈到寫作圈,他早已對商業和藝術間的徘徊無感,于是他除了寫作,偶爾還讀書看報,給金魚換水,侍奉花草,清晨或深夜,在不入眠時,會揮筆臨摹《心經》:自性真清凈,諸法無去來。
他說:這才是一個中年人應有的樣子。
作為一個普通的中年老百姓,自然難以做到他那樣豁達,也沒有這樣的能力做到如此,他們面臨的,是家庭,是事業,是孩子的教育,焦慮和困惑,這些東西,正在干擾你的生活。
作家韓知味曾說:
“我這一輩子過了三分之一,前面的路都白走了,直到現在我才明白,我應該善待自己的生活,從此時此刻起,我要既有講究,又要不將就!”
其實,一個有品質的生活,不將就的生活,是從懂得“三七人生觀”開始的——
02
· 處事上,三分為己,七分為人
泰國曾有一個公益廣告:
有一個做油餅的中年老板,廚藝精湛,每天早晨店面門庭若市。這天來了一個小孩,竟然是小偷,趁老板不注意偷走了好幾塊油餅,卻被當場抓獲。
后來發現這孩子是個流浪孤兒,便放了他,還叮囑明天飯點來店里拿吃的,不要再去偷東西。
十多年后,老板在炸油餅的途中突然暈倒,摔傷了后腦勺,當被家人送進醫院搶救過來后,發現要支付的費用遠遠超過了自己的承受范圍。
主治醫生了解情況后,簽名免了這單醫療費用,一切由他承擔。
老板的家屬不解,為何會突然得到這樣的眷顧。直到收到一封信,上面寫道:
“一塊油餅足以付清所有藥費!”署名:偷油餅的流浪男孩。
沒有人是無緣無故出現在你的生命里的,每一個人的出現,都有原因,都值得感激。做人,自留三分好,予人七分愛,命運總會在你生活的某個時段給你青睞。
03
· 事業上,三分能力,七分態度
職場作家時生曾講過一段經歷:
他剛到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特別怕自己的主管,總覺得主管對他有意見,沒事也愛琢磨:我到底哪里做的不好招惹主管了?我怎么這么不受他待見。就連請個假都要鼓足勇氣。
他跟幾個哥們說了這事,大家建議讓他直接去找主管聊,問他到底哪里不滿意,直接改就是了。
他也豁出去了,直接來到主管辦公室對談,直愣愣地問:“老總,我到底哪沒做好惹您不高興了?”
主管笑得一塌糊涂,解釋說自己對誰都是這個表情,并沒有刻意針對誰,這一次還夸獎了他業績做得非常優秀。
完事后他跟朋友講述那一刻的情景,整個人都輕松起來。其實大家都知道,主管辦公室的門被推開的那一刻,他的命運改變了。
比能力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態度,主動與被動,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往往聰明的人,都懂得把握三分能力,七分態度。
04
· 家庭上,三分關愛,七分責任
前段時間《戰狼2》火了,吳京瞬間成了話題人物,連帶他的妻子謝楠,一并被各大自媒體爭相報道,其中有一個片段最打動我:
吳京和謝楠婚禮當天,他身上帶著一百多針傷痕,就這樣一個硬漢,在宣誓的時候,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對謝楠說:
“老婆,我以后再也不跳樓了,我會對我們的家庭負責。”
作為動作演員,拒絕替身,各種危險場景親力親為,難免會讓關心自己的親人心有余悸。更何況,吳京曾經摔過骨折,越流血,越賣力。
但此時此刻起,吳京有了妻子,也即將有孩子,任由他有多大本事掙錢養家,任由他有多關愛自己的妻兒,也不如讓他好好的愛惜自己身子,對他來說,這才是對這個家庭最大的責任。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對責任心是這樣描述的:
關心和關懷還包括愛情的另一方面,即責任心。
這應該是一種自覺的行為,人過了30歲的年紀,家庭才算穩定下來,一個人如何權衡家庭的比重,關鍵在于他能否懂得關愛三分,責任七分。
05
· 健康上,三分調養,七分心態
曾認識到一位35歲的朋友,開了一家營銷公司,年紀輕輕事業有成,卻突然有天發現自己視力在逐漸下降,直到一天晚上應酬回來,眼睛腫脹不已,險些失明!
醫院診斷出他得了甲亢突眼,眼內組織非常肥厚,壓迫視覺神經,容易引發失明,而導致這些問題的根因不是先天的,也不是用眼不當,而是常年熬夜應酬加班,外加抽煙喝酒的陋習,誘發了這樣的惡疾。
如果不是當初朋友勸著去醫院,他完全只是當作眼睛疲勞的狀況處理,“我去一趟醫院就不知道損失多少錢!”
這是他的理由,活得焦慮,應酬頻繁,熬夜工作,陋習多樣,他的心態放松不下,在他眼里,他要用時間換來更高倍率的金錢。
健康,早已拋諸腦后,心態,更是緊張焦慮。
作家耿一鳴說:“焦慮,是每個中年人的常態,但同時又是每個中年人的病態。”
不懂得調養身體,不懂得清養心態,最后的代價難免高于一個人此前的一切付出。
06
凡事都要有“三七”
《可怕的中年》中,寫過這樣一段話:
“喬伊以前的身體很配合他。它讓他的襯衫很得體,讓他還可以再喝一杯酒,讓他在火車到站之前總能醒過來,讓他尿尿干凈利落。現在,喬伊的身體在這些事情上一點兒也不配合他了。”
但當別人問起他們身體狀況時,他們卻這樣回答:
“身體好著呢”;
“去什么醫院檢查,健康著呢”;
“不要擔心,我這身體倍兒棒”;
......
人到中年,身體身體不知不覺發出了警告,很多人在身心上都難免暗藏危機。凡事三分進,七分退,永遠是最明智的。
為人如此,生活亦如是。快節奏的生活,讓許多人缺乏運動,體能和抵抗力下降,滿腦子工作壓力和生活所迫的焦慮,應酬熬夜導致的“三高”富貴病,這些,成了中年人最大的危機。
你離品質生活,一定很遠了吧?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