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幾乎就是不間斷學習的一生,從自主的學習到被動的學習,在認識這個世界的同時也在不斷的認識自己,并能適時的修正自己的認識,以達到自己內心的和諧統一。當遇到問題首先會進行思考、分析,而后去請教他人,或一起探討、研究,以其得到比較合理的解答。這是一種最基本的解讀過程,目的是為了能更明白事物的真相,解除心中的疑惑。
作為具有豐富情感基因的人類,自從來到人世就開始了人生的歷程,自小就通過學習慢慢的懂得了很多事宜,明白了許多道理,可以用自己的思維和智慧來判斷取舍,不會糾結于某一件事而止步不前。懂得了很多事情只能依靠自己去完成,無法求助也無法被替代,以人類的固有本能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不管是成就什么樣的人生,都 是自己所創(chuàng)造的,這個過程必須是自己才能完成的,沒有任何理由去責怪或抱怨。
年輕時的學習,中年時的感悟,老年后的超脫,人在不同時期的認知上是有根本區(qū)別的,誰都沒法去思考超越自己年齡之后的事,未來的發(fā)展無可預測,回憶雖有助于更清晰一些經歷過的事例,前車之鑒可作后事之師,最終還是沒法回頭而重新來過。直面自己,已發(fā)生的事無法改變,未發(fā)生的事尚難預料,唯一能夠把握的是在當下,若是能夠很好的解讀自己,正確的認識自己,清晰自己的需求,以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應用積累的經驗,力所能及的去從事自己的事業(yè),不逾矩,遵循自然法則,合乎社會規(guī)范,這樣即可坦然的、無所畏懼的生活在當今的社會,安然度過自己的人生。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知行合一,知識只有在實踐中應用才能發(fā)揮其光輝。從古至今的先賢先哲,他們每一個都是我們敬仰的榜樣,他們并沒有先天的條件,幾乎都經歷了煉獄般的苦難,能夠成為經典的言論都是具有人性的光輝,足以光耀千秋,傳承的文化是華夏民族的瑰寶,他們的智慧如天上的日月,永遠的照耀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
世事變幻,時過境遷,我們畢竟生活在物質條件比較豐富的年代,和諧安定的社會環(huán)境往往能迷失自己,安逸于富足的生活,忽略了人類應該繼承的傳統,思想上的腐敗會造成文明的倒退,極度膨脹的私欲會給這個社會帶來災難,失去了良知的人,最終的結果是把自己引向深淵,得到覆滅的下場。
人生本身就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歷觀古今中外沒有完全相同的人生,能夠讀懂自己是走向平淡安逸生活的基本條件。通過解讀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樣的生活,結合自己的能力去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人生。那些好高騖遠之人往往高估了自己的能力,繼而缺少為之努力的決心,平時疏于學習,臨難而生畏懼,造成前功盡棄而止步于中途。
習慣對于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可是習慣卻也是能影響人一生的命運。雖然會隨不同的環(huán)境而有所改變,可人的本性必須得堅持,應以善惡來區(qū)分,善無大小必欲為之,惡無大小必欲棄之。良好的習慣必然得從小事做起,堅持一貫的原則,不因任何原因而改變。一個有優(yōu)良傳統品德的人,他一定能夠融合于集體的活動,會以自己的良知感化他人,引導大家一同走向健康的人生。
精彩的世界也有無奈的人生,不能被其表象所迷惑,物質不是生活的全部,有形的財富最終會消亡,社會的發(fā)展,新生的必然替代陳舊的,自然界的密碼也得期待后來者去解讀,其中的原理深奧而又不失常理,需要人們去融合自然,歸于自然的一切成理,這樣才是生生不息,長存久安。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