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好意都會被欣然接受。那些自作聰明的好意,有時候是多余的,甚至造成更大的麻煩,讓人敬謝不敏。
當我們熱心地想要提供幫助的時候,首先要看對方是否接受。若對方愿意接受,就說明你的幫助是需要的;若對方拒絕了,就說明你不需要多此一舉。但是我們往往會想當然地認為就算不問對方的意愿,對方也一定會對我們的幫助感激涕零,結果往往是截然相反的。
有一句歇后語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是我們常常用來埋怨那些不懂得知恩圖報的人。其實,幫忙也是需要技巧的,要看別人需要什么幫助,盲目地幫忙只會白忙一場,還可能會惹來一身腥。如果我們提供的幫助反而害了對方,那么我們要想得到對方的感恩就是天方夜譚了。
熱心是一種好品質,但是要用在適當的地方。正所謂“好心辦壞事”,幫忙也是要量力而行和審時度勢的,別總把自己當成拯救世界的英雄,以為付出了、犧牲了就會得到全世界的歡呼和贊頌,恐怕英雄是自封的,在別人眼里是狗熊。
我們并不是當事人,很難真正了解對方需要的幫助是什么,那些自作聰明的好意該收起來了。是否需要幫助,是否接受幫助,是否感謝幫助,都是由當事人決定的,我們能夠做的就是主動伸出手,看對方愿不愿意接受我們的好意,等對方接受了,才盡心盡力地幫助對方解決問題。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