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跟這世界的交往中,
穩(wěn)賺不虧。
所以,
我們該心懷感激,
而不是憤憤不平。
✤
有個妹妹,工作任務(wù)重,又習(xí)慣早起,所以一直是最早上班的員工。
而每天到公司后,她都有一系列固定步驟——開空調(diào)、開飲水機、掃地、倒垃圾……然后才開始安心工作。
有天下雪,大門被封住了,她費了牛勁才打開,手都凍僵了。
但是,也沒人知道。
誰也不會關(guān)注這些小細(xì)節(jié),大家仿佛都默認(rèn)公司就該是24小時大門敞開,溫度適宜,有熱水沒垃圾的。
她有次試著說起自己的奉獻(xiàn),但同事們反應(yīng)冷淡,并不覺得該說句謝謝什么的。
她有點郁悶。
✤
可能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郁悶:我做了對別人有好處的事,而那些沾了光的人卻并不知道,或者,知道了也并不領(lǐng)情,讓人心理有點不平衡。
其實不必。因為我們也一直在不知不覺沾著別人的光。
前幾天我打神州專車去銀座商城。司機師傅態(tài)度很好,得知我是想去買沖鋒衣,就熱心建議,說體育中心那邊有很多這種店,比銀座便宜,距離也近,不如去那里。
我猶豫一下,接受了他的建議。
結(jié)果證明,選擇正確。
回來后我跟老公說,遇到了品德優(yōu)良的好司機。
老公說,與其說是這司機人品好,倒不如說這家出租車公司制度好,他們會把乘客打分跟司機收益掛鉤,所以司機才會寧可少賺點錢,也讓乘客滿意,以得到五星評價。
我恍悟。
其實我是個懶人,能不做的事盡量不做,幾乎從不參與對各種服務(wù)的打分評價。
但我不打分,別人會打。也正因為別人會不嫌麻煩去做這件事,司機才會重視,才會想辦法讓所有乘客滿意,包括我。
某種角度說,是那些認(rèn)真去做評價的人,讓我享受到了良好的服務(wù)。
只是以前,我沒想到自己是在享用別人的付出,自然也沒有心存感謝。
✤
還有,我網(wǎng)購也基本不會評價。好不好,都懶得說。
但我會看別人的評價。買書買包買大衣買童裝,買什么都要看。有些人會評價得特別周到:
“實物比圖片暗,洗過,不掉色,面料很舒服。”
“我165,50公斤,上身胖,M號有點小。”
“這本書很有深度,就是翻譯比較糟糕。”
……
很多人還會發(fā)自己拍的圖片,會在用過后追加評論。這些都很有參考價值,免去了我的很多困擾。
而人家為我做了這么多,我也沒覺得該感謝,更沒有積極地為別人提供我的購物體驗。
從某種角度說,這也是有點自私冷漠。
但我以前可一點沒覺得。
✤
最慚愧的是,我在別人的公號看文章,看到好文會點贊,但幾乎沒有評論過。因為點贊是舉手之勞,評論就麻煩很多。
之前也沒覺得有何不妥。
盡管我自己做公號,我很清楚,讀者的評論對作者意義重大。每個公號小編、文章作者,其實都非常關(guān)注讀者反饋。甚至,正是那些稱贊和鼓勵,支持著一個作者意志堅定地寫下去。
想來,如果所有讀者看完文章都默不作聲,不點贊不轉(zhuǎn)發(fā),不贊賞不評論,再好的作者也會懈怠吧。
幸好,我不評論,自有別人評論。這讓我能一直無償?shù)乜吹胶米髡叩暮梦恼隆?/p>
我算了下,一篇一萬次點擊的文章,通常會有一百個點贊、幾十個留言,就是說,大約有1%的人在跟作者互動,而剩下的99%都在“坐享其成”。
我們這些“沉默者”,其實是該好好感謝那1%的付出者的。不管他們是出于什么原因去點贊、轉(zhuǎn)發(fā)、評論,也不管他們在這個過程里收獲了什么,反正我們是享受了人家的成果。
✤
記得有次,我們樓道的燈壞了。我匆忙出門,沒空理會,回來時,燈好了。
兩個鄰居阿姨在聊天,說著剛才物業(yè)修燈的工人來得挺快,不像上次,電梯壞了,她們報修后大半天才修好,也不像上上次,樓前臭烘烘的垃圾打了好幾個電話才來人清走。
我才知道,原來一直是阿姨們兢兢業(yè)業(yè)地幫我維護(hù)著環(huán)境。
如果不是偶然聽到,我大概也不會費心去想樓道的燈是怎么好的,樓前的垃圾是怎么沒的。
我只是心安理得地安享舒適生活。
✤
類似的事想來還有很多。
一定還有很多時候,我不勞而獲、坐享其成,卻完全沒意識到。
你大概也是如此。
我們總是更清楚自己為別人做了什么,更介意別人有沒有“知恩圖報”,而對別人的隱形付出,卻渾然不覺。
這也不算什么錯。只是若因為這種無知而心理不平衡,就大可不必了。
是的,每個人都可能做過些惠及眾人的事,而別人并不領(lǐng)情。
不過我們更該知道,也有很多人,在你的認(rèn)知盲區(qū)里,默默地給你謀福利,為你行方便,替你擋風(fēng)雪。
你在不知不覺中接收到的光和熱,比發(fā)散出去的多很多。
也就是說,我們在跟這世界的交往中,穩(wěn)賺不虧。
所以,我們該心懷感激,而不是憤憤不平。
而一個社會,如果人人意識到自己在沾光,并心甘情愿為別人發(fā)出光,一定更會更和諧,更美妙。
熱門專題: